清江引·春思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柳树上的黄莺叽叽喳喳地叫着,春雨绵绵的清明节过后。这春光又能持续多久呢,让人思念成疾日渐消瘦。病榻上的人儿倚着梨花般的小窗独酌解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江引:曲牌名。
2. 黄莺乱啼门外柳:形容春天里的景象。
3. 雨细清明后:清明节后的细雨。
4. 能消几日春:意思是春天已经接近尾声。
5. 又是相思瘦:指因为思念而身体消瘦。
6. 梨花小窗:指盛开的梨花映在窗户上。
7. 病酒:饮酒过量导致的身体不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清江引·春思》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作品,描绘了清明过后,春意阑珊的景色以及诗人的孤独思念之情。开篇以“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同时传达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紧接着,作者以“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描述了时光飞逝,春日渐短,而自己却因无尽的思念而日渐憔悴。最后一句“梨花小窗人病酒”更是将这种孤寂、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主人公独自在窗前饮酒,心境萧瑟的场景。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春思和哀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江引·春思》为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可久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元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历史转折之中,一方面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导致元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元曲文化;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张可久作为一位出身贫寒的文人,经历过多次科举不第,直到晚年才通过吏员考试进入官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时代感。
在《清江引·春思》这首作品中,张可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春天来临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世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