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蝇头小字的老子道德经不过五千言,鹤背上的扬州繁华可有十万钱。身着白云般干净的衣襟,吟诗时激情饱满,仿佛庄子在《秋水》篇中作赋。身穿宽松的布袍,别有一番风度和韵致。不求名扬琼林殿,也不求富贵金谷园,只愿活得如同海上的神仙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蝇头老子:这里指一本小册子,可能是《道德经》或者其他古书。
2. 鹤背扬州: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旅行经历或生活享受。
3. 白云两袖:形容诗人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4. 庄生《秋水》篇:这里指的是《庄子》中的《秋水》篇。
5. 琼林殿:这里的琼林殿可能指代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或者是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
6. 金谷园:这里可能指的是繁华的京城或者富饶的地区。
7. 海上神仙:这里可能是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或者是指隐居于山林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水仙子·次韵》以散曲的形式描绘了张可久的隐逸生活。首先“蝇头老子五千言”一句借用了老子的典故,暗示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崇尚;接下来“鹤背扬州十万钱”一句则以浪漫的笔触展示了作者的悠然自得;而“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才情与气度。整首曲子塑造了一个洒脱飘逸、超然物外的形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雅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水仙子·次韵》为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所作。张可久活跃于元朝后期,曾任过路吏、典史等低级官员,一生仕途失意,故此以山水游历、诗词创作自娱。他致力于诗词的革新,汲取各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曲中李商隐”。
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正值元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文人墨客们的处境相对艰难。张可久借助于山水之间的灵气,书写了这份寄情山水的次韵之作,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