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阿房宫里长袖起舞翩翩,金谷园里筑起华丽的楼阁,隋堤边的柳树系着船。不想回首那逝去的日子,东风年年依旧,而花儿在暮春时节凋谢。那位美人曾在乌江畔自尽,战火也曾燃烧过赤壁山,将军无奈地老去于玉门关。可叹秦朝汉时的一幕幕,百姓备受苦难,只有读书人发出深深的叹息。

去完善
释义
1. 阿房舞殿:秦始皇时建造的宫殿,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2. 金谷名园:西晋石崇所建的园林,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3. 隋堤古柳: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沿途种植柳树,后世称为“隋堤”。
4. 乌江:指项羽战败自杀的地点,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
5. 赤壁山: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地方,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
6. 玉门关:古代西北边疆的重要关隘,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
7. 秦汉:指秦朝和汉朝。
8. 生民涂炭:形容百姓生活困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卖花声·怀古》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上阕描绘了阿房宫、金谷园等历史上的繁华景象,以及隋堤古柳下的龙舟,这些都是历代帝王的奢侈享受,但在转眼间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表现了岁月无情,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而战乱和不幸却时常发生。
下阕通过三个典故来表现历史的沧桑:美人自刎乌江、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这三个典故分别代表了爱情悲剧、战争灾难和英雄迟暮,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世的悲凉。最后一句“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深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卖花声·怀古》这首古诗出自元朝著名散曲家张可久之手。据史书记载,此诗创作于元朝晚期,大约在公元1341年至1355年之间。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并不稳定,战乱频繁,经济衰退,民间疾苦深重。而张可久一生怀才不遇,在官场沉浮多年仍未能实现抱负,这使得他深感世态炎凉、人生无常。
在这种背景下,张可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卖花声·怀古》以古喻今,通过描绘昔日繁华的古城楼、曾经辉煌的帝王陵墓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兴衰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