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吴门怀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隐藏着白虎,云雾下隐现寺庙,水池边的古老梅树枝繁叶茂。
从洞庭归来兴致盎然,香柑挂满枝头,银色的鲈鱼脍是佳肴。
白家的园林里,仿照吴宫的花草景致,宛如昔日风采。最令人喜爱的地方,夜间啼鸣的乌鸦和明月,它们仿佛在怨恨西施的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吴门:古代吴国的都城苏州的别称。
2. 山藏白虎:即“虎丘”,位于苏州市区西北的一座著名景点。
3. 云藏寺:指虎丘上的寺庙。
4. 洞庭:位于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中的一个岛屿。
5. 归兴:指退隐的想法。
6. 香柑:一种常绿果树,果实可以做调料。
7. 鲈鲙:鲈鱼做的鱼片。
8. 白家池馆:这里指的是东吴时期富春江边的池馆。
9. 吴宫花草:吴国宫殿中的花草,这里是说过去美好的景象已经不再。
10. 可似当时:是否可以像过去那样美好。
11. 最怜人处:最令人惋惜的地方。
12. 啼乌夜月:夜晚月亮升起,乌鸦悲鸣。
13. 犹怨西施:仍然怨恨西施用美貌使吴国灭亡。

去完善
赏析
《人月圆·吴门怀古》是一首极富意境的古代词作。词人以吴门之地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情。
上片以山、云、寺、池等自然景观作为开篇,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紧接着,词人通过“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等意象,展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生活气息。
下片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回忆。词人提到“白家池馆”和“吴宫花草”,这些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已不复存在,令人不禁生出一种惋惜之情。最后,词人以“啼乌夜月”、“犹怨西施”的描绘,表达了对美人迟暮、英雄白头的历史感慨。
整首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月圆·吴门怀古》是元代词人张可久的一首词作。此词创作于公元1349年(元至正九年)左右。
当时正值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张可久作为一介书生,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在仕途失意的同时,他还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门,即苏州,自古就是富饶繁华之地,也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在这首词中,张可久以怀古的形式,通过对吴门昔日繁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家乡和故土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