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日的寒风在遥远的边塞吹动着飘扬的旗帜,明亮的月光洒在高台上,映衬着金色的凤凰酒杯。美丽的女人能为苍生百姓着想,她们是多么的美好啊!古今只有两位女子有着如此光辉的形象:一个是汉朝的王昭君,她为了民族和谐出使西域;另一个是春秋时期的西施,她助越国战胜吴国。而战马只是徒然养得肥大,无法匹敌女子的智谋与勇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风远塞:描述秋天的边塞景象。
2. 皂雕旗:古代军队使用的黑色旗帜。
3. 金凤杯:象征尊贵地位的杯子,这里可能指皇帝的御酒。
4. 红妆:形容女性华丽的装扮。
5. 苍生:指百姓。
6. 女妖娆:美丽的女子。
7. 两蛾眉:指古代两位有名的美女,即王昭君和西施。
8. 汉和番:这里指王昭君作为汉朝公主与匈奴和亲的事例。
9. 越吞吴:这里指越国消灭吴国的历史事件,西施是当时越国的贡女。
10. 战马空肥:形容战争的无意义,战马虽然养得肥壮,但并未真正用于战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词,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表达其深思与感慨。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两句勾勒了古代战争与和亲的场景。"皂雕旗"指代军队的威严;"金凤杯"则是朝廷的祥和象征。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女性的赞美。在危难时刻,女性毅然献身国家,她们的美丽、智慧和勇气使她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千古的光辉。
接下来的三句,分别讲述了三个著名的女性形象——王昭君(汉和番)、西施(越吞吴)以及陈阿娇。这三个女性都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都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象征。
最后的"战马空肥"则揭示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管英勇的战马为主人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只能白白地积累脂肪,无人问津。诗人以此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无奈与悲哀。
全篇以优美的词句勾勒出历史的沧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仙子·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末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之时。
在这个时期,张可久虽然身为文人雅士,却难以摆脱时代的漩涡。他目睹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愤慨。同时,他也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文人,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思。
在这首《水仙子·怀古》中,张可久通过对古代英雄的怀念,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那些英勇善战的古代英雄能够重生,拯救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他也明白这只是梦想,现实中的他和他的同胞们,仍然要在战火中求生,继续在苦难中寻求希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