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 溪山好处便为家。 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 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 十年不见紫云车。 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Chris倩
去完善

译文
细马驮着两位侍女,头戴青巾,腰系玉带,脚穿红靴。他们来到了山水秀丽的地方,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家。谁知道在这巴峡的路上,却看到了洛阳城的鲜花。那盛开的花朵如同落英缤纷,如同玉蕊飞散,这是多么美好的春日景象啊。已经十年没有见到那神秘的紫云车了,如今龙丘的新洞府,正是用铅炼丹砂的地方。
Chris倩
去完善
释义
1. 细马:指骏马。 2. 远驮:长途跋涉。 3. 侍女:指随行的女子。 4. 青巾:青色的头巾。 5. 玉带:玉制的腰带。 6. 红靴:红色的鞋子。 7. 溪山:山水。 8. 处所:地方。 9. 巴峡:指巴蜀地区的峡谷。 10. 洛城:指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11. 落英:落花。 12. 玉蕊:指美丽的鲜花。 13. 日暮:傍晚。 14. 紫云车:传说中的神车。 15. 龙丘:指龙丘山,位于四川省绵阳市。 16. 铅鼎:指炼丹的炉子。 17. 丹砂:指炼丹的原料。
Chris倩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苏轼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的诗词。诗中通过描绘溪山美景、巴峡路、落英飞玉蕊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描绘了诗人骑马远行,带着侍女一起游览的美景。青巾、玉带、红靴等服饰细节,展现了诗人的富丽堂皇和优雅风度。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在溪山美景中寻找归宿的场景:“溪山好处便为家。”这里的“溪山好处”,既是指诗人所欣赏的自然风光,也是指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境界。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将溪山作为自己的家园。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而是对人生充满了感慨:“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这里的“巴峡路”和“洛城花”分别代表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诗人在这两句中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慨万千。 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这里的“落英飞玉蕊”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而“人间春日初斜”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临江仙》以自然美景为背景,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令人陶醉其中。
Chris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79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人生际遇发生了重大转折。 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皇帝宋神宗在位期间,推行王安石的新法,但由于新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苏轼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政治家,对新法产生了质疑,并多次上疏谏言,要求改革弊端。然而,他的直言不讳触怒了当权者,最终招致了政治迫害。 在被贬谪到黄州之后,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逐渐放下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精神的解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临江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hris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