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段石

标题包含
三段石
凛然皇象法书存,重屋应无野火焚。 割据英雄余一念,断碑千载尚三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威严的皇家书法仍留存于世,重重屋宇不应遭受野火的侵袭。当年的割据英雄还有一丝执念,历经千年风雨的石碑如今已破碎成三份。
去完善
释义
1. 凛然:严肃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2. 皇象法书:指汉代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写的碑文。 3. 重屋:古代宫殿建筑群。 4. 割据英雄:这里指的是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拥有过一方领土的英雄人物。 5. 断碑:残破的碑石。
去完善
赏析
《三段石》这首诗以段石为题,但并非只关注石头本身,而是通过这一物象揭示出历史的深远、人生的无常以及英雄壮志的难酬等诸多主题。 首先,诗人提到“凛然皇象法书存”,暗示了虽然岁月匆匆流逝,但文化精神依然保存下来。这里的“皇象法书”既可以理解为皇帝们的雕像石刻,也可以理解为书法艺术中的高尚品德与法则,它象征着历史文化的遗存,让后世可以观照历史,不忘来路。而诗歌的第二句“重屋应无野火焚”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保护的忧虑,希望它们能够免受自然或人为破坏。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笔锋陡转,开始谈论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以“割据英雄余一念”来形容这些曾经称雄一时的英雄豪杰,虽然他们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却如同“断碑千载尚三分”的段石一样,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这里,诗人以断碑作喻,突显了英雄虽逝但精神长存的主题。 全诗通过“三段石”这个具体的历史遗迹展开联想,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沧桑、英雄的精神以及文化的传承等深远主题。在诗人笔下,看似普通的“三段石”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高度敏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段石》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的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统治者贪图享乐,政治腐败严重。然而,南方的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曾极是南宋的一位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经历和遭遇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不满朝廷的腐朽和懦弱,最终辞官回乡。在回乡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的山水名胜,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曾极通过对三段石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观。然而,他也通过“石险江流恶,山深野气腥”的诗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这种强烈的对比,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表现了他对社会的忧虑和反思。总的来说,《三段石》是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缩影,也是曾极作为一个文人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