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淮阳公主挽歌

标题包含
淮阳公主挽歌
玉颜生汉渚,汤沐荣天女。金缕化邙尘,哀荣感路人。 凤凰曾作伴,蝼蚁忽为亲。畴日成蹊处,秾华不复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的容颜出生在汉代的土地上,沐浴在天空的光辉之中,如同天上的女神。曾经的金缕衣如今已化为尘土,而曾经的人儿已经离世,只留下路人的感叹和悲哀。昔日相伴的凤凰现在却与蝼蛄为伴,一切繁华已不再如春日盛开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淮阳公主:唐朝时期的一位公主。 2. 汉渚:汉朝的地区或指汉代水边的地方。 3. 汤沐: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洗手沐浴之礼。这里引申为受封赏。 4. 金缕化邙尘:邙山在河南省北部,是东汉魏晋时期的墓葬区。此句意思是淮阳公主去世后,昔日的荣华富贵都化作尘土。 5. 哀荣:原指死者的哀痛和荣耀,这里可理解为对公主逝世的哀悼与尊敬。 6. 凤凰:比喻公主高贵的身份。 7. 蝼蚁:蚂蚁,此处表示卑微的普通人。 8. 畴日:往昔,从前。 9. 成蹊处:形容行人很多的地方。 10. 秾华:花朵盛开的样子,这里可以理解为繁华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淮阳公主挽歌》是一首描绘汉代淮阳公主的挽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回顾了淮阳公主的一生,以及她去世后的哀荣。全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富有情感。 首联“玉颜生汉渚,汤沐荣天女。”表达了对淮阳公主美貌的赞美。诗人用“玉颜”来形容她的容颜,用“汤沐”来比喻她的尊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淮阳公主生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颔联“金缕化邙尘,哀荣感路人。”描述了淮阳公主去世后的情况。“金缕化邙尘”是指公主的华丽服饰化为尘土,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哀荣感路人”则表现了路人为之动容的悲痛气氛。 颈联“凤凰曾作伴,蝼蚁忽为亲。”表达了诗人对淮阳公主身世的感慨。“凤凰”是古代象征皇权的鸟类,这里用来比喻淮阳公主显赫的地位。而“蝼蚁”则是卑微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普通人的渺小。这两句诗强调了淮阳公主生前的高贵与死后的平凡,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尾联“畴日成蹊处,秾华不复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淮阳公主离去的惋惜之情。“畴日成蹊处”意味着昔日繁华已成往事,“秾华不复春”则表示美好时光不再回来。这首诗以春天的凋零暗喻淮阳公主的离世,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淮阳公主一生的回顾,以及对逝者离去的哀痛,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地位和时光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将这种思考表达得深沉而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世纪的中国唐朝时期,诗人李乂写下了这首悼念淮阳公主的挽歌。此时的大唐帝国正值贞观之治后的繁荣阶段,人民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李乂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之一,他才华横溢,深受皇家的赏识。 淮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她的薨逝对皇室及朝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首挽歌中,李乂表达了对于这位尊贵公主的敬仰和哀思之情。他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淮阳公主的一生,颂扬了她的高尚品质、聪慧才情以及对国家和百姓的关爱。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乂正处于他的中年时期,这是他人生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了一位知名诗人和政治家,为大唐王朝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然而,他也曾经历挫折和困境,这些人生际遇使他更加珍惜友谊、亲情和国家的安定。 总之,《淮阳公主挽歌》这首诗诞生于一个国泰民安的历史时期,作者李乂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功地传达了对于淮阳公主的悼念之情。这首诗歌不仅是对逝去公主的缅怀,更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