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朱颜渐老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春渐渐消逝,头上增添了多少白头发呢?美好的春光就这么过去了,只留下夕阳的余晖。
江南地方遥远,空气清新无污染,我就像一朵悠闲的云。执着于留恋这美丽的青山而不愿离去,但青山也未必会留住我。

去完善
释义
1.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等。
2. 朱颜渐老:朱颜,红润的脸色;渐老,逐渐老去。表示年纪逐渐增长,青春不再。
3. 白发添多少:白发,白头发;添多少,增加了多少。指随着年龄增长,白头发越来越多。
4. 桃李春风:桃李,桃树和李树;春风,春天的风。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5. 浑过了:浑,整个儿;过了,过去了。表示不知不觉度过了美好时光。
6. 留得桑榆残照:桑榆,桑树和榆树,代指夕阳;残照,落日的余晖。表示晚年生活。
7. 江南地迥无尘:江南,长江以南地区;地迥,地面遥远;无尘,没有尘埃。形容江南地区环境优美。
8. 老夫一片闲云:老夫,年老的我;闲云,悠闲的云彩。表示自己像悠闲的云彩一样生活。
9. 恋杀青山不去:恋杀,十分留恋;青山,青色的山;不去,不舍得离开。表示对青山风光十分眷恋。
10. 青山未必留人:青山,青色的山;未必,不一定;留人,挽留人。表示青山虽然美丽,但未必能留住人心。

去完善
赏析
《清平乐·朱颜渐老》赏析:
本词以“朱颜渐老”开篇,形象地描绘出时光流逝中人的容颜变化,从而引发出白发增多的感慨。接下来,“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两句,点明了青春时光的流逝,留下的只有黄昏时的余晖,寓示着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紧接着,词人以“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描绘了自己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表现出与世无争的心态。而“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则表明了对自然景色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事实。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人生感悟的抒发,表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朱颜渐老》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白朴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元朝初期,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大融合的阶段,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碰撞、吸收,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白朴经历过元灭金的事件,亲眼目睹了战乱和民族的迁徙,这使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常。白朴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他认为人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有限的生命去追寻美好的事物,以慰藉心灵的疲惫。
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也是白朴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之一。元朝初期,虽然战事频发,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安定。这种时代背景使得白朴有机会观察和体验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词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