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十六陂

标题包含
三十六陂
渺然三十六陂春,石黛潮生岁岁新。 杨柳杏花浑好在,吟边只欠跨馿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春天在辽阔的水面上轻轻荡漾,石头上长出了新的苔藓。杨柳和杏花的美丽让人叹服,只是这美景中少了一个骑着驴子的诗人来欣赏和吟咏。
去完善
释义
1. 三十六陂:陂,池塘湖泊之意,此处指的是北宋时期苏州地区的一处著名景点,共有三十六座湖泊相连而得名。 2. 渺然:深远广大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湖泊的数量众多。 3. 石黛:黛,墨也;石黛,即指水墨画中的颜料,这里可以理解为描述湖水的颜色如同水墨画的色调一般清新自然。 4. 潮生:潮,涨落的意思;潮生,指湖水随时间推移涨落的状态。 5. 杨柳杏花:分别指两种植物,即垂柳和杏花,均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与后面的"跨馿人"相呼应,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 浑好:十分美好的样子。 7. 吟边:吟咏诗人的身边或附近,这里的意思是在诗人创作的过程中。 8. 跨馿人:指骑着驴子的诗人,这里是诗人自嘲自己未能及时领略到这美丽的春天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曾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开篇的“渺然三十六陂春”,描述了广阔无垠的水塘在春天里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紧接着的“石黛潮生岁岁新”,则是通过观察水边的石头和潮水的变化,表达了岁月流转、万物更新的哲理思想。 接下来的“杨柳杏花浑好在”,是对春天里柳树和杏花的赞美,它们在诗人的眼中都是美好的存在,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最后一句“吟边只欠跨馿人”,则是对诗人自己的形象描绘,他渴望在这美丽的景致中畅游,寻找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篇。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十六陂》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偏安江南一隅,虽然在政治上相对稳定,但在文化上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们在诗文中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另一方面,他们在生活中又表现出对江南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这种矛盾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渡文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使他们更加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审美感悟。 关于诗人曾极的人生际遇,史书记载较为简略。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为对官场的不满而辞官归隐,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一些诗篇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曾极是一位关注民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 在《三十六陂》这首诗中,曾极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赞美。同时,他也通过诗歌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反映出南宋文人在面对家国之悲时的复杂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