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杂诗七首·其六

标题包含
杂诗七首·其六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植(179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曹操的儿子。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查看更多
蝴蝶圆舞曲
去完善

译文
飞观高达百尺,面对窗户敞开轩廊。 放眼望去有千里的距离,早晚能见到辽阔的平原。 英勇的人常常满怀悲伤,而卑鄙的小人则窃取空闲。 国家的仇恨还没有平息,我们愿全心全意献出生命。 紧握利剑向西南方向眺望,我们希望奔赴泰山。 紧张的弓弦发出悲凉的声音,聆听我们慷慨激昂的言论。
蝴蝶圆舞曲
去完善
释义
飞观:高耸的楼观。 临牖:靠近窗户。 御棂轩:透过窗棂观看远处。 周千里:视野所及的一千里的地方。 烈士:有英勇品质的人。 悲心:悲伤的心情。 国雠:国家的仇恨。 亮:显然。 塞:熄灭。 甘心思丧元: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牺牲自己的生命。 拊剑:拍打着佩剑。 太山:即泰山,象征国家政权的稳固。 弦急悲声发:形容弦乐的声音激昂悲切。
蝴蝶圆舞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广阔的场景描绘了诗人心中恢弘的报国之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忠贞爱国的情感。诗中的“飞观”一词指的是高大的楼台,用以表现画面的壮丽。而“烈士多悲心”一句则表达出诗人在感叹英雄豪杰们因忧国忧民而心怀悲痛。同时,通过对比“烈士多悲心”和“小人偷自闲”,突显了诗人对那些苟且偷安的小人的鄙夷。最后两句则以英勇的剑客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奔赴沙场,为国捐躯的决心。全诗慷慨激昂,展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蝴蝶圆舞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诗七首·其六》是三国时期著名文人曹植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16年左右,正值曹魏王朝的早期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曹植作为曹操的第三子,虽才华横溢但政治上并无建树,始终未能获得皇帝的重用,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愁绪和感慨。 这一时期的曹魏政权在稳定中原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蜀汉和东吴两个政治势力的挑战。此外,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士族门阀制度,使得出身贫寒的人才难以施展抱负,这也成为曹植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蝴蝶圆舞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