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太博通判眉州
通守方忻再命新,东风疏雨拂行尘。
封疆远入鱼凫国,岐路正逢蚕市春。
彭岫晓岚迎画隼,锦江晴绿照朱轮。
归期不待更书至,旧有清名在缙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次受到邀请的方守安心,沐浴在温柔的春雨中,去往遥远的地方公干。
此时恰是春天,繁华的鱼凫国犹如一幅幅画卷呈现在眼前。歧路纷歧,正遇上热闹的集市。
清晨的阳光映照下的彭岫峰宛如一幅水墨画,江边的锦城如明镜般照耀着朱红的轮子。
期待已久的归来日期已然不远,一封书信便知归期,他依然是那彬彬有礼的名士。
去完善
释义
《送舒太博通判眉州》余靖
1. 通守:指郡太守。
2. 方忻:刚欣慰。
3. 再命新:再次任命为新职。
4. 东风疏雨:春天的风夹杂着细雨。
5. 拂行尘:形容旅途中的艰辛。
6. 鱼凫国:古代蜀国的别称,这里指眉州地区。
7. 岐路:岔路,这里指分岔的旅程。
8. 蚕市春:蚕市的春天,指春暖花开的季节。
9. 彭岫晓岚:指清晨山间的雾气。
10. 画隼:画鹰,指以鹰为图腾的纹章。
11. 锦江晴绿:指晴朗天气下的锦江景色。
12. 朱轮:古时候官员的车马。
13. 归期:返回家乡的日子。
14. 不待:不需要。
15. 更书:寄往故乡的书信。
16. 缙绅:士大夫阶层,这里代指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余靖为送别好友舒太博(官职为通判)前往眉州上任所作。全诗以春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上任的祝福和期望。首联“通守方忻再命新,东风疏雨拂行尘”描绘了春风拂面、细雨如丝的场景,寓意着友人的新任生涯即将开始。颔联“封疆远入鱼凫国,岐路正逢蚕市春”进一步描述了友人要去的眉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表现了诗人对其任职地的关心。颈联“彭岫晓岚迎画隼,锦江晴绿照朱轮”则以图画般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的自然风光,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尾联“归期不待更书至,旧有清名在缙绅”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能早日完成使命的期待,以及对他在当地百姓中树立良好形象的祝愿。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给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舒太博通判眉州》是宋代著名文人余靖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公元980年至1059年之间,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余靖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曾三次任知制诰,两次出任尚书,四次担任侍郎,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受到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非常严格。舒太博被任命为眉州通判,意味着他将在眉州这个重要的地方任职,负责处理政务和民间纠纷。余靖在为好友舒太博送行之际,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赠别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友人新职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