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巫山高

标题包含
巫山高
十二危峰隠寒雾,旁连三巴下三楚。 断崖青黄耸天壁,秀色苍茫接天路。 鼓瑟玉京嬉帝傍,下镇九渊称帝女。 冥心可见类相求,梦里襄王契神遇。 锵然玉佩似可期,倏尔霓旌去无所。 天风浩荡吹太清,万里凭虚送飞步。 行云行雨终不来,岁月人间几朝暮。 那知一戏疑万古,至今不知高唐处。 仙兮神兮非与是,流传只有兰台赋。 山藏虎兕争怒号,峡束江水翻波涛。 舟楫寄命轻鸿毛,犹起羡慕成讥嘲。 行人所见日卑浅,仰首弥觉巫山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十二座险峻山峰隐藏在寒冷的雾气之中,它们与其他地方相连,例如三巴和三地。陡峭的悬崖呈现出鲜明的青色和黄色,耸立在天边,美丽的景色朦朦胧胧地连接着天际。在那里,快乐的鼓瑟音乐回荡在如玉的京城,如同玉皇大帝身边的娱乐。深深地下,有个神秘的女仙,被称为帝王之女。她的内心世界丰富多样,如同与她相似的人互相追求,她在梦里与楚襄王达成默契,心灵交融。那个时刻,她身上佩戴的玉石清脆作响,就像是一种期待。突然之间,她华丽的丝绸旗帜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那里,浩渺的天风吹拂着太空,使得仙女的飞步得以跨越万里的距离。尽管有行云播雨,但他们始终没有出现,而人间的岁月已经更替了无数回。然而,人们对于那次戏剧般的相遇仍然持有怀疑的态度,直到现在他们仍然不知道在高唐发生的这一切。仙女、神明,一切都扑朔迷离,只有那些流传下来的诗篇还保存在那里。 在这片山中,老虎和犀牛争相咆哮,深峡中的江水翻滚着波涛。船只承载着人们的生命像鸿毛一样轻盈,却仍会激起羡慕和嘲笑。行人在途中看到的景象愈发显得卑微和浅薄,他们抬起头来,只觉得巍峨的巫山更加高大。
去完善
释义
1. 十二危峰:指四川境内的十二座险峻山峰。危峰,形容山峰险峻。 2. 三巴: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分蜀地为三巴郡,即巴东、巴西、巴中,今在四川东部一带。 3. 三楚:战国时楚国地广人稀,分为西、东、南三个地区,称为“三楚”。这里泛指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地区。 4. 鼓瑟:弹奏瑟这种乐器。瑟,古代弦乐器,形状像琴,有二十五根弦。 5. 玉京:指天帝居住的玉京山。 6. 帝傍:指天帝身边。 7. 九渊:深渊,比喻极深的地方。 8. 冥心:心静如水,心神宁静。 9. 襄王:指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 10. 契:符合,相投。 11. 翩然:形容举止洒脱的样子。 12. 霓旌:道教中指神仙用的彩色旗子。 13. 天风:高空的风。 14. 太清:天空,天界。 15. 万里凭虚:形容在空中飞翔的姿态。 16. 行云行雨:指天上的云彩和风、雨等自然现象。 17. 那知:哪知道。 18. 高唐:即高唐观,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9. 非与是:不确定。 20. 兰台赋:指南朝梁元帝萧绎所作的《临江王艳诗二首》,其中有描述巫山之景的内容。 21. 虎兕:猛兽。 22. 争怒号:争相吼叫。 23. 峡束:峡谷束缚。 24. 翻波涛:掀起波浪。 25. 舟楫:船桨,代指船只。 26. 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轻飘飘的东西。 27. 羡慕:羡慕嫉妒恨。 28. 讥嘲:嘲讽,嘲笑。 29. 行人:指路过的人。 30. 日卑浅:一天天变得浅显。
去完善
赏析
王铚的《巫山高》展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巫山的描绘,传递出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以山、水、云、雨等自然景物为主体,表现出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气息。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传说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铚的《巫山高》是南宋时期的一首著名诗作。创作于公元1140年,正值南宋与金朝的战事爆发之际。 在那个时代,中原地区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繁。面对国家的危亡,王铚以豪放悲壮的笔调,通过描绘巫山之景,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感。此时,他虽为一介书生,却关心国家兴亡,忧心忡忡。 诗人借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仍坚持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的精神风貌。这首《巫山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