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荆门惠泉

标题包含
荆门惠泉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 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 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城周边环绕着荒芜的山野,寒冷的泉水从西边的小城流出。远处传来嘈杂而幽深的响声,瀑布滚滚而下显得清澈而有生气。想当年我还是少年时,曾在这里骑马玩耍于潺潺的溪流之中。喜欢在那泉边的白鹭,那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难以接近。如今已过去二十年了,我已经老去,但泉水依然如故。站在泉边看着自己衰老的面容,才意识到我已老且消瘦。当年的同伴们,有一半已经化作地下的尘土。流水一去不复返,游人们却是年年换新。
去完善
释义
1. 荆门:地名,位于湖北省。 2. 古郡:古代行政区域,这里指荆门古城。 3. 荒山:人迹罕至的山。 4. 寒泉:清凉的泉水。 5. 西郭:西门外的城郊地区。 6. 嘈嘈:水流嘈杂的声音。 7. 衮衮:形容水势滚滚而来。 8. 清光活:清澈明亮的泉水。 9. 少年:年轻时候。 10. 系马:把马拴在树上或栏杆上。 11.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12. 高姿:高飞的姿态。 13. 不可攀:难以捉摸、无法接近。 14. 逾:超过。 15. 依旧:依然如故。 16. 临流:靠近水流。 17. 衰颜:衰老的面容。 18. 老且瘦:年纪大并且身体消瘦。 19. 同游:一起游玩的朋友。 20. 泉下尘:比喻去世的人。 21. 流水:这里指时光流逝。 22. 游人:游客。
去完善
赏析
《荆门惠泉》是宋代文学家苏洵的一首描绘荆门惠泉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荆门惠泉的景致以及自己在不同年龄段与泉水的互动,表现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同时,通过对泉旁鹭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描述了荆门惠泉所处的环境,古郡边上的荒山、寒冷的泉水从城西流出。这句诗句不仅交代了泉水的位置,还营造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氛围。 颔联“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用“嘈嘈”“衮衮”两个叠词描绘泉水流动的声音和清澈的光芒。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泉水的潺潺声,感受到泉水的清澈透明。 颈联“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在泉水边骑马嬉戏的情景。其中“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一句,以泉边的鹭鸟为象征,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年轻时对生活的热爱和活力。 尾联“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二十年后,自己已经老去,但泉水依然如故。诗人临流自照,发现自己已经衰老憔悴。回想当初一起游玩的朋友,如今已经有一半长眠泉下。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而流水一去不复返,游人也年年换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门惠泉》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6年,正值北宋仁宗嘉祐元年,当时苏洵51岁。在这期间,他辞去了朝廷任命的官职,决定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 在这一时期,苏洵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早年因为科举失利而放弃了仕途,转而投身于文学事业。在辗转各地游历的过程中,他对自然、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政治腐败等。这些问题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寻求新的思想出路。苏洵在此时选择回归田园生活,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