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权书·法制

标题包含
权书·法制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持之,则容有所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虽然,非愚将勿乘。乘之不动,其祸在我。分兵而迭进,所以持之也;并力而一战,所以乘之也。   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故越有君子六千人。韩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   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   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   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对敌作战前,要先评估对方将领的能力。如果敌方是贤明的将领,就要小心应对;如果是愚蠢的将领,就趁机战胜他。面对贤明之敌,要谨慎行事,寻找机会施展谋略;面对愚蠢之敌,要一举拿下,挫其士气。不过要注意,不要攻击那些并非无能之辈的敌人。如果不能轻易取胜,就会招致祸患。分散兵力、轮流进攻是为了对付贤明的敌军;集中兵力、全力一战是为了击败愚蠢的敌军。 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古代擅长治军的将领,会运用刑罚、奖赏和激将法来调动士兵。同时,他们还会依靠士兵的忠诚来激励士气。平时不打仗、不劫掠,而是以防万一,这就是为什么越国有6000名君子之士。韩之战中,秦国兵力超过晋国,但晋国最终却生擒了秦穆公,原因就在于晋军善待投降的秦军,使他们心生感激。 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用兵时,兵力少容易陷入困境,兵力多又可能出现叛乱。指挥大部队最困难,使用少量兵力最危险。管理庞大的军队,法规需要繁杂,让士兵不易轻举妄动;领导少数部队,法规要简单明了,方便士兵理解和执行。否则,士兵将无法承担战斗任务。只有组织庞大且规范复杂的军队,才能保持强大的实力,即使辛劳也不损其实力。 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带领大部队进入险恶地带,必须分散队伍并拉开间距前进。险恶地带通常有埋伏,而敌军约定好的伏击地点,在分散部队后就无法确定打击目标,敌人的约定也会因此失效。险恶地带令人紧张不安,拉大部队的前进间距可以缓解士兵的紧张情绪。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用兵没有比进攻更危险的,也没有比防守更难的,这正体现了客场作战和主场作战的不同特点。所以,有两类地方不适合防守:一是兵力不足,无法守住城堡;二是城堡太小,容纳不下足够的兵力。唯有优秀的将领能够以少胜多,化险为夷。 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背靠城市进行战斗,布阵时要方阵,要稳固,要密集,要缓慢。方阵稳固、密集且缓慢,士兵的心就会更加坚定,不会恐惧。背靠城市进行战斗,就是要消除他们的恐惧感。面向城市进行战斗,布阵时要直阵,要尖锐,要稀疏,要快速。直阵尖锐、稀疏且快速,士兵的心就会感到危机,而危机感会激发他们的战斗力。面向城市进行战斗,就是要激发他们的战斗力。 夫能静而自观者,可以用人矣:一个能够冷静审视自己的人,才适合统帅别人。要知道什么让自己生气,什么让自己开心;什么让自己勇敢,什么让自己胆怯。人与我有何不同?普天之下的人,谁不能自我观察呢?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胜任指挥战斗的任务。 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忌:平时和别人交谈,说一句话都不遵循常规,会让人惊讶并且警惕。敌人用外在表现来试探我们,我们要镇定对待而不去责怪,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心态。所以,聪明的将领会注意敌人是否有什么异常的举动,一定要仔细观察,不要轻易行动。可疑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心中的怀疑,要用心去思考对策;另一种是眼睛看到的可疑情况,不要轻易相信,这可能是敌人故意设下的圈套。因此,心中产生疑问时要用谋略应对,眼睛看到可疑情况时要用冷静的态度应对。如果对方确实想要有所行动,那就别让他们通过眼睛来探知我们的意图。
去完善
释义
1. 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将战,指将要进行战争的时候。贤愚,指的是将领的才智和能力高低。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决定战争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敌方将领的能力。 2. 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通过刑罚来激励士兵,通过奖赏来激励士兵,通过激发他们的愤怒来驱使他们。 3. 韩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这句话是引用了古代战国时期的一场战役,秦国士兵数量是晋国的两倍,但晋国成功击败了秦国,原因是晋国释放了曾经吃马肉的那部分士兵,让他们加入战斗。 4.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军事行动中,攻击是最危险的事情,防守是最困难的事情。 5. 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面对敌人冲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防守,如果我们用疑兵策略,对方会因疑惑而不敢前进。 6. 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这是描述一种战斗策略,即让士兵隐藏自己的行动,不让敌人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同时严格约束士兵,如果有人擅自喧哗就会被处死。 7. 夫能静而自观者,可以用人矣:能够冷静观察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使用和指挥别人。
去完善
赏析
《权书·法制》是宋代文人苏洵的一篇军事论文,该篇主要通过战争过程中的“将战”、“用兵”和“战术”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一系列战争原则和战术策略。 文章首先强调在对战中要了解敌方将领的才能及智力水平,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将战”时,如面对贤将,就要积极应对;如果对手是愚将,那么就可以寻找机会利用对方的不足。然而这种谋略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下,不能随意地选择乘人之危,否则可能招致灾祸。苏洵还提出了分兵和并力的战斗方式,使得战争形势更为灵活多变。 作者在论述军队管理时提出,合理地运用刑罚、奖赏和愤怒等手段来激励士兵。同时要注意培养士兵的忠诚度,让他们真正成为军队的依靠力量。 接着,文章谈到了用兵之难,尤其是如何合理使用兵力的问题。作者认为,防守需要严谨的纪律和法规,而进攻则需要充分调动将士的积极性。针对地形复杂的情况,苏洵提出了分散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的策略,以便摸索出敌人的部署和意图。 之后,文章分别讨论了城市防御和战场阵型布置等问题。在防守城池方面,将领会遇到兵力和城池规模两个问题,作者给出了通过心理战削弱敌人信心的应对之策。在战场阵型方面,作者依据作战方向的不同,推荐了不同的阵型排列方法,强调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以达到最佳战斗状态。 最后,苏洵提出了善于观察和理解的人才能胜任军事指挥的观点,提醒军事领导者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通过理智的思考和对敌人的准确把握来制定合适的策略。 通观全篇,可以看出苏洵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不仅强调了解敌情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对兵法阵型的精辟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智者的战争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