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满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祗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家原本在江湖之中,南方行走便是邻里。
征收茶叶虽然繁琐,却渐渐喜欢上了官员的美好。
感叹你原本就是执着求学之人,日夜都在爱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之地,回忆起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
名家犹如纷乱的头发,交错复杂难以探寻道理。
如今还没有到五岁,新书已经堆满了桌子。
又说想要学习《易经》,各种书籍堆积如山。
你的内心难以揣测,日日夜夜涌动着智慧如同流水。
哪一年能够再次相逢,只能让我更加敬畏。
只担心茶事繁多,扰乱你在《易经》中的感悟。
茶事与《易经》并无妨碍,知道你才华横溢。
去完善
释义
1. 江湖:这里指长江与鄱阳湖一带。
2. 南行:即南下。
3. 税茶:征收茶叶税收。
4. 冗繁:繁琐复杂的事物或事务。
5. 官资:官员的品级地位。
6. 笃学:专心好学。
7. 寤寐:指日夜思考。
8. 文字:文章,文学。
9. 巴蜀:古地区名,大致相当于现代四川省。
10. 春秋:古代历史记载方式之一。
11. 名家:著名的学者或文人。
12. 棼错:纷繁交错,混乱不清。
13. 五岁:五年。
14. 新传:新近流传的文章或书籍。
15. 满盈几:形容数量众多。
16. 治易:研究易经。
17. 杂说:各种学说或观点。
18. 书万纸:书写大量的纸张。
19. 涌如水:像水流一样不断涌现。
20. 祗:只。
21. 茶事: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事宜。
22. 乱子:混乱的局面。
23. 中意:符合自己的意愿或想法。
去完善
赏析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是一首借送别友人陆权叔提举茶税之际,表达对友人才学与壮志的欣赏及关切之情的诗。诗人从与陆权叔同为江南人这一身份认同出发,首先表达了对于陆权叔任职茶税的祝贺,继而赞扬了他的学术研究精神以及对文字的喜爱。回忆起往昔在巴蜀相识的场景,诗人用“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来形容当时学者众多的状况,凸显出陆权叔在学术研究中的非凡之处。
接着,诗人描述了陆权叔近五年间的学术成果,他致力于易学的研究,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笔记和论述。对此,诗人用了“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的比喻来形容其源源不断的才情,并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可能产生的畏惧心理。一方面,诗人担忧陆权叔会因为茶税的事务繁多而分心于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相信他在如此繁忙的生活中仍能发挥出众的才能。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期望,希望茶的丰收和对易学的探索两者都不会影响到对方,显示出他对陆权叔能力和才华的信任。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以及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将送别情景、学术研究以及生活的复杂变化融为一体,赋予了这首诗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陆权叔提举茶税》是北宋著名文人苏洵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可以从诗中推测大致是在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
在宋仁宗时期,中国是茶叶贸易的重要市场,茶叶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陆权叔被任命为提举茶税,负责征收和管理茶叶税收。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苏洵才会在诗中勉励陆权叔尽心尽力为国家服务。
从诗中可以看出苏洵对陆权叔的深厚感情和信任。他们两人可能是有共同理想和抱负的朋友,虽然人生际遇不同,但他们都致力于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茶叶贸易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活动。然而,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税收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设立了茶税官,负责管理和征收茶叶税收。这也反映了当时国家对茶叶税收的重视程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