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

标题包含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枯萎的松树、奇异的岩石和傲霜而立的竹子,这些景致中谁能懂得它们的可爱之处呢?我知道却难以用言语表达,每次尝试诉说都怕失去天然之美。羡慕你在笔下生出新的意象,一瞬间万般姿态在挥洒之间跃然纸上。看到你的作品让我忘记语言只能独自发笑,心中所想便一一展现出来。问我为何笑而不语,或许是因为言辞也无法传达出你的才情。白日里空中书写,夜晚则在被上作画,当你沉浸在创作中时显得尤其痴迷。那些作品散落满地你并不心疼,访客争相争夺也似乎全然不知。面对地位显赫者的请求你不屑一顾,唯独答应送给我这可怜的老者。我会在你的画作下枕着席子睡觉,晚上继续点灯白天忘了生火。门前的呼唤不必回应,老病之人谁会把我当回事呢。
去完善
释义
1. 枯松:指枯萎的松树,这里用来表现画面的荒芜感。 2.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这里用作绘画元素,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 3. 霜竹枝:带有霜雪的竹子,这里用霜竹来表现冬天的景象。 4. 知者:指了解并欣赏画作的人。 5. 我能知之不能说: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能够理解画面所要传达的情感,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6. 天真:天然的纯真,这里用来形容画家的艺术风格。 7. 倏忽万状成一挥:形容画家快速地将各种形态表现在画面中。 8. 书空:在空中书写,这里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思维活跃。 9. 昼行书空夜画被:描述画家不分昼夜地进行创作。 10. 方其得意尤若痴:指画家在创作得意之作时,全身心投入,近乎痴迷的状态。 11. 纷纷落纸不自惜:形容画家创作时挥洒自如,不在意作品的得失。 12. 谩欺:欺骗。这里指观赏者们争抢画作的行为。 13. 贵豪满前谢不与:指面对众多权贵的求画要求,画家选择拒绝。 14. 独许见赠怜我衰:指画家愿意将画作赠送给诗人,体现了对诗人的关爱。 15. 当枕簟卧其下:表示诗人准备在画作下休憩,表达对画作的喜爱。 16. 暮续膏火朝忘炊:形容诗人夜以继日地欣赏和研究画作,忘记了日常生活。 17. 剥喙:鸟类的鸣叫声,这里指周围的喧嚣。 18. 老病人:诗人自嘲自己年老体弱,无法应对外界的干扰。
去完善
赏析
《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赏析: 本诗通过对画作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觅和对绘画技艺的赞赏之情。首先描绘了画面中的枯松、怪石和霜竹等元素,这些看似奇崛荒寒的景象中,隐藏着深厚的审美情趣。接着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美,以及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欣赏之情。在诗人看来,只有真正懂得艺术创作的人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美妙之处,而自己的拙劣语言恐怕会破坏这种美感的传达。随后描写了画卷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受,以及对画家的钦佩之意。通过描述自己沉浸在艺术世界中的情景,诗人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超越世俗纷争的艺术领域,传递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结尾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喜爱和珍视,并通过想象自己躺在画卷之下,仿佛与画中世界融为一体,突显了对艺术的虔诚向往。整首诗文笔优美,富有哲理,既是对友情的真挚赞美,也是对艺术追求的激情颂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作了一首名为《与可许惠所画舒景以诗督之》的诗。这首诗是写给他的朋友文同(字与可)的,催促他兑现之前承诺的画作。苏洵在诗中表达了对画作的热切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同才情的赞美。 这一年,苏洵正在经历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已经完成了儒家经典的学习,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并在政治领域崭露头角。同时,他也开始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卓越的才华。这一时期,他与文同等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共同探讨文学和艺术,这对他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阶段。仁宗皇帝在位期间,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人、画家、书法家等各类文艺人才辈出,为宋代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洵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为他日后成为文学大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