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展转听更筹。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功名富贵倘来物,目前渺渺春云浮。
甲第歌钟万户侯,五花骏马千金裘。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
静夜思,谁与谋。
劝君高枕且熟睡,穷达由天不用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夜晚,思绪纷飞,何时才能停止呢?一整晚辗转反侧,听着滴答的钟声。自古以来,人生的寿命不过百年,如何能日日夜夜都忧虑不已呢?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眼前的景象如同飘渺的浮云。那富丽堂皇的府邸、歌声鼎沸的夜晚,万人景仰的尊荣,还有华丽的服饰和骏马,都只是短暂的一瞬,时光匆匆,曾经的青春容颜已变成满头白发。繁华富贵一旦失去,就难以再次获得,曾经的壮志豪情也都消散在泥土之中。但只要我们的名誉和气节不倒,内心的追求便已经足够。静静的夜晚,谁能一起共谋未来呢?我劝你放下顾虑,安心入睡,因为人生的好坏都由天决定,不必过于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静夜思:指在宁静的夜晚产生思绪。
2. 何时休: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3. 终宵:整晚。
4. 展转:辗转反侧,形容难以入睡。
5. 更筹:古代夜晚计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6. 安得:怎么能够。
7. 朝夕事隐忧:意思是每天都要为忧愁而烦恼。
8. 傥来物:意外得到的东西。
9. 渺渺:遥远的样子。
10. 甲第:指富贵人家的宅第。
11. 歌钟:唱歌和击钟,这里指音乐声。
12. 万户侯:古代官职,代指富贵之人。
13. 五花:五色,泛指华丽多彩。
14. 骏马:好马。
15. 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16. 倏忽:迅速。
17. 朱颜:红润的容颜。
18. 白发:白头发。
19. 难再得:很难再次得到。
20. 壮气销沉:豪壮的气概消失。
21. 土一丘:化为一抔黄土。
22. 但令:只要使。
23. 名节:名声和节操。
24. 区区:微不足道。
25. 用求:追求。
26. 谁与谋:和谁商量。
27. 高枕且熟睡:高枕无忧,安心睡觉。
28. 穷达由天:贫穷和显达都取决于天命。

去完善
赏析
《静夜思》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对夜深人静时的所思所虑,表达了对人生、功名、富贵的独特见解。诗歌首联“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展转听更筹”,描述了诗人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接下来,诗人以“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指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告诫人们不要过分担忧生活中的琐事。
颔联“功名富贵倘来物,目前渺渺春云浮”进一步强调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紧接着,“甲第歌钟万户侯,五花骏马千金裘”描绘出繁华盛世的景象,然而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转瞬即逝,正如“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所表达的那样。
颈联“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意味着荣华富贵只是暂时的,最终难逃化为尘土的命运。而尾联“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则倡导人们追求道德名誉,保持清白之身,这才是人生的真谛。至此,诗人将主题升华至人生哲理的高度,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洞察力。
最后,“静夜思,谁与谋。劝君高枕且熟睡,穷达由天不用愁”则倡导人们在夜深人静时冷静思考,抛开忧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穷困或显达都是由天命决定,无需过分担忧。整首诗歌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夜思》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于谦在闲暇时创作的诗歌。这首诗诞生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此时期是明朝中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由于官场腐败,农民负担沉重,国家矛盾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于谦这位具有正直品德和忠诚政治理想的士大夫深感忧虑。他力图改革时政,曾两次主动请求告老还乡,但最终都因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被朝廷挽留。此外,于谦作为一位文人,时常在深夜思考国家大事和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也促使他在夜深人静之时,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综合以上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于谦在诗中表达了孤独的心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