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春登楼遣兴
千条柳线织春愁,不放韶光入画楼。远塞天低云漠漠,长河风静水悠悠。十年客路双蓬鬓,万里归心一叶舟。南北往来成底事,此身无恙任沉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枝编织着春天的忧愁,美丽的春光却无法进入高楼。远方的天空低垂,云朵飘渺;长河平静如镜,水面悠然流淌。在漫长的旅程中,时光已在我两鬓留下了痕迹,渴望回家的心情寄托在一叶孤舟上。南来北往的人生历程不过是身心的随波逐流,但愿自己能够安然度过这段时光。

去完善
释义
《蚤春登楼遣兴》注释:
1. 蚤春:初春。蚤通“早”。
2. 遣兴:抒发情感。
3. 柳线:柳树的枝条。
4.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天。
5. 画楼:华丽的楼阁。
6. 远塞:远方的边疆地区。
7. 天低:天空显得低矮。
8. 云漠漠:形容天空中的云层浓密。
9. 长河:指黄河。
10. 风静:风平息下来。
11. 水悠悠:河水悠然流淌。
12. 客路:异乡的路途。
13. 双蓬鬓:形容头发变白。
14. 归心:思归的心情。
15. 一叶舟:小船,这里指代自己。
16. 南北往来:指在南方和北方之间来回奔波。
17. 成底事:究竟是为了什么事。
18. 无恙:没有疾病。
19. 沉浮:起伏,比喻世事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蚤春登楼遣兴》是明朝著名诗人于谦的一首抒怀诗。首联“千条柳线织春愁,不放韶光入画楼”描绘了早春的景色,柳丝垂落,春意盎然,然而这美好的春光却无法进入高楼,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郁闷之情。颔联“远塞天低云漠漠,长河风静水悠悠”则描绘了远景,远方的天空低垂,云层弥漫,黄河平静无波,水波悠悠,这一幅辽阔的画面,使人的心情得到了一种释放和舒缓。颈联“十年客路双蓬鬓,万里归心一叶舟”则是诗人对自己十年漂泊生涯的总结,他在这十年里四处奔波,历经艰辛,然而思念家乡的情怀却愈发浓烈,如今只有一艘小船可以载着他回到家乡。尾联“南北往来成底事,此身无恙任沉浮”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尽管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南北往来,但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只愿身体健康,任凭生活的浮沉。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蚤春登楼遣兴》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即公元1450年左右。此时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役后,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人,他生活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由于勤奋好学,成年后的于谦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朝廷官员。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文人雅士,还积极参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曾多次上疏直言劝谏皇帝,甚至因此被贬职。
在《蚤春登楼遣兴》这首古诗中,于谦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