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冕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
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梦江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阿冕今年已经十三岁,耳边的头发绿油油的。他喜欢在灯火下研读经典和史书,勤奋地侍奉父母。每年都要执行任务去遥远的北方,但他思念亲人的心情让他夜夜梦回江南。我写这首诗给你并非没有深意,希望你不要辜负自己的青春时光,要为自己感到骄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示冕:这首诗是于谦写给他的儿子阿冕的。
2. 阿冕:指于谦的儿子。
3. 十三:这里指十三岁,古代算年龄的方式。
4. 耳边垂发绿鬖鬖:形容阿冕的头发茂密。
5. 灯火:指晚上在灯下看书。
6. 研经史:研读经书和史书。
7. 庭闱:指家庭或父母居所。
8. 奉旨甘:指供奉饮食,为长辈服务。
9. 衔命:接受命令。
10. 巡塞北:到北方边关巡视。
11. 思亲:思念亲人。
12. 夜夜梦江南:每天晚上都在梦中回到故乡。
13. 题诗:写诗。
14. 寄汝:将这首诗寄给你。
15. 非无意:不是无意的。
16. 莫负青春取自惭:不要辜负了青春时光,自己要学会惭愧。

去完善
赏析
《示冕》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给他的儿子于冕的一首寄语诗。整首诗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情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首联描绘了于冕的年少形象,绿发垂耳,生动可爱。颔联则希望他勤奋学习,敬孝道。颈联叙述自己为公事连年奔波,思念亲人。尾联则提醒于冕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自愧于心。全诗语言质朴而真挚,充满了一位严父对儿子的关爱与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冕》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当时于谦正担任兵部尚书。在这首诗中,于谦以自己为官的清正廉洁为表率,教导子孙们要珍惜家族的荣誉,勿因金钱名利而玷污家族声誉。
在明朝中期,宦官权势逐渐加强,政治黑暗,许多官员为了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于谦却坚守道义,为官清廉,多次上疏直言时政弊病,因此得到皇帝的敬重和百姓的敬仰。然而,他的正直行为也使他成为一些权贵的眼中钉,这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此时,明朝的政治局势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宦官权力倾轧,忠良受辱,国事堪忧。于谦虽身处乱世,但始终坚守信念,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