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吟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行乐须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花朵盛开在枝头,鲜红一片;今天花朵凋落,枝头空空如也。花开花落本是平常之事,不一定是因为一夜之间的大风。人生快乐应当趁年少时,老了再看花也是令人同情。把衣服典当了买酒在花前痛饮,醉后扫起落花铺垫在地上睡觉。风吹花落依傍着绿草,点缀了些翠绿的斑点,如同涂上了胭脂般色彩鲜艳。美丽的时光短暂得蝴蝶都忙于寻找,岁月无情,人自己也会老去。眼看着春天就要过去,为花儿忧愁,惋惜美丽容颜变成了满头白发。别让花儿随着江水飘去,残留的花瓣容易随水东流。

去完善
释义
1. 《落花吟》: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文采斐然的诗人。
2. 树头红:指花朵盛开时的鲜艳景象。
3. 花开花落:指花朵的开放与凋谢,寓意生命历程的变化。
4. 寻常事:指的是自然规律,不足为奇。
5. 一夜风:形容瞬间的变故。
6. 行乐:享受生活乐趣。
7. 典衣沽酒:用典,即卖掉衣服买酒,表示生活的贫困潦倒,或者是对酒的热爱。
8. 花前饮:在花前饮酒,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9. 醉扫落花:喝醉后扫起地上的落花,展示对花的爱惜。
10. 铺地眠:在地上睡觉,表现豪放不羁的性格。
11. 风吹花落依芳草:描绘落花的情景,落在芳草上,增添美感。
12. 翠点胭脂:形象描绘落花飘落后的色彩。
13. 韶光:美好的时光。
14. 蝶空忙:蝴蝶忙碌地飞来飞去,象征时间匆匆流逝。
15. 岁月无情:指时间的无情推移。
16. 春尽为花愁:春天快要结束时,为花朵即将凋谢而忧愁。
17. 可惜朱颜变白头:感叹青春易逝,满头白发时追悔莫及。
18. 莫遣花飞江上去:不要让花瓣飘到江上随波逐流,象征着不要浪费光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落花景象、感慨人生哲理的古诗。诗人以细腻的情感观察自然界的四季更替,用诗意的语言诉说时光流转中的感悟。从昨日的花红叶绿,到今天的落英缤纷,诗人用“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表达出世事无常的自然规律。诗人认为,人生的乐趣在于青春年少,而年老时赏花也可获得别样美感。这种观点突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柔美的笔触描述了花落之际的景象:花瓣随风飘落,依偎在青青芳草之间,仿佛增添了一抹翠绿,宛如涂抹了胭脂。这里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岁月匆匆催人老,蝴蝶空忙,红颜变白首,这些现象让诗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结尾两句“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惆怅。眼见春天即将结束,花儿渐渐凋零,他担忧美好时光的流逝,惋惜容颜的老去。因此,他祈求不要让花瓣随江水飘逝,希望留住美好的回忆。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花吟》是明朝著名诗人、政治家于谦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正值明朝政治腐败、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的时期。在诗歌中,于谦借落花的形象,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于谦本人在这时期正经历着人生的起起落落。他自小聪颖过人,十四岁便中秀才,后在科举考试中屡获佳绩,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他也因直言不讳地抨击时政而受到排挤,几度沉浮。这一时期的于谦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看到了朝廷内部的腐朽,也预感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与此同时,明朝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国内,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在国外,蒙古部落不断侵犯边疆,边境危机四伏。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得于谦更加坚定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并借助诗歌来表达他的忧虑和期盼。
在《落花吟》这首诗中,于谦以落花为象征,描绘了国家的衰败景象。他用“满地花片皆狼藉”来比喻当时的政治局面,用“总是无情还有情”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理想:“愿得春风相伴去,莫教零落委寒溪。”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振兴,摆脱困境。
总的来说,《落花吟》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正统年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于谦个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在这首诗中,于谦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