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到渔家

标题包含
夜到渔家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 张籍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农业劳动,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以诗歌创作...查看更多
yaya
去完善

译文
渔家位于江边,潮水拍打着柴门。有客人想借宿一晚,但主人尚未归来。竹林深处的小村庄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月亮升起时,钓鱼的人已经稀少。远远地看见有人沿着沙滩寻找歇脚处,春风吹动着他们的草衣。
yaya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江:长江。 2. 潮水:指江水上涨。 3.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 4. 行客:出行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5. 竹深村:竹林深处的村庄。 6. 春风动草衣:春风吹拂着身着草衣的渔人。
yaya
去完善
赏析
《夜到渔家》是一首描绘江边渔村夜景的诗。诗中的“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展现了江边渔村的自然景象,流露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当诗人寻求投宿时,却发现“主人犹未归”,这为诗歌增添了一丝期待与悬念。 接下来的诗句“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和“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江边的夜色之美。月色下的竹林显得格外幽静,而逐渐减少的渔船则在月光下显得更为稀疏。最后一句“春风动草衣”则用风吹草衣这一生动形象的画面将人们带入春天的意境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渔村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色画卷,令人陶醉其中。同时,通过寻找住宿的故事情节,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使诗歌更具内涵。
yay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到渔家》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正值唐朝盛世末期,社会矛盾逐渐显现。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籍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历经坎坷,屡次落第,直到晚年才成为翰林院修撰。然而,这段艰难的岁月却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诗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宁静生活,表现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依然繁荣,但由于土地兼并、赋税繁重等原因,农民的生活状况日渐恶化。张籍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农村现实,也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因此,《夜到渔家》这首诗歌不仅是张籍个人经历的艺术再现,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缩影。
yay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