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标题包含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表演
去完善

译文
柿子树的叶子红了,秋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天空湛蓝如洗,映衬着红楼。 人们只顾欣赏窗外的竹子,无人关注我,只好请邻居帮忙寻找钥匙打开门。
表演
去完善
释义
1. 诣:拜访。 2. 红楼院:指广宣修行的寺庙。 3. 广宣:名字。 4. 不遇:没有见到。 5. 留题:留下诗篇。 6. 柿叶翻红:指柿子树的叶子变红。 7. 霜景:秋天的景色。 8. 碧天如水:天空如同水一般清澈碧绿。 9. 倚红楼:指的是寺庙的红色楼。 10. 爱竹:喜欢竹子。 11. 户钩:一种开门的工具。
表演
去完善
赏析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红楼景象。诗中,柿叶翻红象征秋天的到来,而“霜景”则强调了这个季节的寒冷与寂静。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同时,他用“碧天如水倚红楼”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湛蓝和楼房的宏伟,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对环境的描绘。他还关注了周围的人与事,例如在窗户旁欣赏翠竹却无人理睬,以及寻找丢失的门钩。这些细节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暗示了他寻觅友人广宣未果的失落心情。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
表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宗大历年间,著名诗人李益创作了这首《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这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诗人,继承和发展了盛唐诗歌的优良传统,努力开拓新的诗境和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然而,李益的个人际遇却是坎坷不平。他曾两次应试落第,直到三十多岁才考中进士。在人生的前几十年里,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这种人生的曲折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哲理。 在这首《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中,李益通过描绘寻找广宣不遇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以及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表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