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马嵬

标题包含
过马嵬
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 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七七
去完善

译文
将军们不是直言不讳的人,反而责怪是那些华丽的衣物导致了敌人的进攻。 请让君王不要清洗那沾满鲜血的莲花,因为它见证了千年的悲哀和眼泪。
七七
去完善
释义
《过马嵬》:马嵬是唐代安史之乱时发生兵变的地方。这首诗歌咏了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处死的情景,以古讽今。 1. 汉将如云:指众多汉朝的将领。这里用汉朝比喻唐朝,暗示安史之乱时期有很多唐朝的将领。 2. 不直言:指他们未能直言进谏阻止战争。 3. 寇来翻罪绮罗恩:指战乱是因皇帝沉溺于声色犬马,使外敌有机可乘。绮罗恩,借指皇帝的宠爱。 4. 托君休洗莲花血:莲花血,形容红颜美人的泪,也象征杨贵妃的美貌。这句意思是希望对方不要再追究那些美丽的女子。 5. 留记千年妾泪痕:意思是留下千古流传的悲剧,让后世同情女子的泪水。
七七
去完善
赏析
《过马嵬》是一首描绘唐代著名事件——马嵬坡之变的诗。马嵬坡之变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杨贵妃在此地被缢死。诗人李益以这起事件为背景,揭示了权力争斗中的种种残酷现实。 首句“汉将如云不直言”意为当时的大将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没有人敢站出来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这里的“汉将如云”形容将军们的地位崇高,而“不直言”则反映了他们在这起事件中的沉默和无力。 次句“寇来翻罪绮罗恩”意指祸端(安史之乱)的爆发竟然归咎于杨贵妃的宠爱。这里的“寇来”指代安史之乱,而“绮罗恩”则是借指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于事件的讽刺和不平。 第三句“托君休洗莲花血”意味着请求君主不要在马嵬坡洗清污名。这里“托君”是尊称,表示对唐玄宗的尊敬;“莲花血”指的是杨贵妃之血,暗示她的无辜被害。诗人希望皇帝能明白真相,为这场悲剧正名。 末句“留记千年妾泪痕”则表示要让世人永远铭记这位女子的泪水。这里的“千年”象征时间的漫长,而“妾泪痕”则是特指杨贵妃的泪痕,体现了诗人对她的同情和对历史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马嵬坡之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争斗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无辜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正视历史,珍惜和平。
七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马嵬》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马嵬坡时,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感慨。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正值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由于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国家财政困难,政治腐败加剧,皇权逐渐衰弱。而诗歌艺术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李益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他的生活也深受时代的影响。他出身名门望族,但却经历了科举的挫折,宦海沉浮,一生坎坷。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哲理思考。 在《过马嵬》一诗中,李益通过描绘马嵬坡的景象,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他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描绘,揭示了皇帝的荒淫无度和人民的苦难,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深沉的思想感情,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七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