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标题包含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 前峰何其诡,万变穷日夕。松老风易悲,山秋云更白。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美质简琼瑶,英声铿金石。 烦君竟相问,问我此何适。我因赞时理,书寄西飞翮。 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高网弥八纮,皇图明四辟。群材既兼畅,顾我在草泽。 贵无身外名,贱有区中役。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 人生已如寄,在寄复为客。旧国不得归,风尘满阡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Takaaaaaaaaaaaaa
去完善

译文
苍凉的石壁环绕着冰冷的泉水,阳光穿过石壁,使得整个环境闪闪发光。在深深的山间隐藏着各种奥秘,就像是孕育于黑暗中的生命。眼前的山峰奇异无比,随着时间的变化,景观也在不断地变换。松树老了,风吹过便会发出悲哀的声音,秋天的山色,云朵也显得更加洁白。 老朋友啊,你在远方的城镇担任官员,我们与你的距离好像隔着五里的仙雾一样。你拥有美好的品质,就像精美的玉石;你的英名,如同金石之音。你问我在这里做什么,我想告诉你我正赞赏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像一封寄给远方的信。 智慧的工匠照亮了无数的工作,正如太阳和月亮照耀万物。强大的国家培养了众多的贤才,就如同荆山和秦岭的瑰宝。我们的统治者治理国家如同张开了大网,皇家的图景明亮如太阳。众多的人才都已得到了发展,但只有我还处在乡野之中。 富贵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名誉在于内心的满足;贫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承担社会责任。在百年的人生里,我被万千思绪所困扰。人生就像暂时借住的地方,我们都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回不到故土,只能在这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行走。
Takaaaaaaaaaaaaa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华阴东泉:指位于陕西省华阴县的东泉。 2. 张处士:姓张的处士,未出仕的读书人。 3. 藏律师:法号藏的律师,这里指和尚。 4. 简:邀请。 5. 齐中书:齐地的中书省官员。 6. 苍崖:青黑色的山崖。 7. 沦照:指清澈的水映照着周围的景色。 8. 金碧:金色和碧色,比喻华丽辉煌。 9. 潜鳞:潜在水中的鱼。 10. 明晦:明亮和阴暗。 11. 閟:隐藏。 12. 赜:深奥。 13. 诡:奇特。 14. 日夕:早晚。 15. 松老风易悲:老松树容易感受到风声而显得悲伤。 16. 山秋云更白:秋天的山中,云朵显得更为洁白。 17. 故人:老朋友。 18. 邑中吏:县里的官员。 19. 五里:形容距离很近。 20. 仙雾: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21. 美质:美好的品质。 22. 简:书信。 23. 琼瑶:珍贵的事物,这里指书信的内容。 24. 英声:英勇的事迹。 25. 铿:形容声音响亮。 26. 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强不屈的品质。 27. 此何适:这里是去哪里? 28. 赞时理:赞美当时的社会秩序。 29. 西飞翮:往西边飞的大雁,这里指信使。 30. 哲匠:聪明的工匠。 31. 熙:使……兴盛。 32. 被光泽:受到光明的照耀。 33. 本:原本。 34. 多士:人才众多。 35. 荆岑:荆山的山峰,这里泛指山区。 36. 无遗璧:没有遗漏的宝玉,这里指选拔贤才。 37. 高网:形容选拔人才的严密。 38. 八纮:八方,天下各地。 39. 四辟:四面,全国各地。 40. 兼畅:同时发展。 41. 顾:看。 42. 在草泽:在乡野之中。 43. 无身外名:不求身外的虚名。 44. 区中役:世俗的琐事。 45. 忽忽:时间匆匆。 46. 殷殷:殷切。 47. 千虑迫:有很多忧虑需要考虑。 48. 如寄:如同暂时借居。 49. 为客:成为客人。 50. 旧国:故乡。 51. 风尘:战乱。 52. 满阡陌:遍布田间小路。
Takaaaaaaaaaaaaa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华阴东泉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思绪。诗的开头以“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描绘了东泉的奇特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随后,诗人通过“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诗人以“前峰何其诡,万变穷日夕”描述了山峰的变化无穷,暗喻人生的无常。而“松老风易悲,山秋云更白”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诗的中段,诗人提到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我因赞时理,书寄西飞翮”表明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通过对国家的赞美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贵无身外名,贱有区中役”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不屑一顾,而“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珍视和对自己抱负的追求。
Takaaaaaaaaaaaa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益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当时李益在朝廷任职,被任命为侍御史。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同为朝廷官员的张处士,两人志同道合,共同前往拜访隐居在华阴东泉的藏律师。此次拜访,不仅是为了请教佛法,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与县内的同僚们交流,并顺便向远方的齐中书表达问候之情。 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阶段,国家政治较为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在这种背景下,李益和张处士希望通过拜访高僧、与同僚交流,寻求内心的安宁和人生的真谛。同时,他们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的疾苦,希望能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Takaaaaaaaaaaaa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