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晓角

标题包含
听晓角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翱翔银鹰
去完善

译文
昨晚下了一场浓霜落在边关榆树梢, 在这座小城上响起阵阵号角声伴着天上的孤月。 无尽的候鸟飞翔无法穿越这片塞外之地, 秋风吹起了单调的小曲儿,涌入我的耳中。
翱翔银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边霜:边疆的霜冻。 2. 堕关榆:比喻寒冷的天气。 3. 吹角:指军号声。 4. 当城:在城中。 5. 汉月:明亮的月亮。 6. 塞鸿:边塞的大雁。 7. 不度:无法度过。 8. 小单于:乐曲名。
翱翔银鹰
去完善
赏析
《听晓角》这首诗歌以边关夜景为背景,通过描绘霜落、吹角、孤月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悲壮的氛围。首句中的“边霜”和“堕关榆”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寒冷与寂静,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第二句中的“吹角当城汉月孤”则展现了边关将士在寒风中坚守的身影,表现了他们的忠诚与担当。 接下来两句,“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诗人通过描写无尽的飞鸿无法越过边境,以及秋风卷起的号角声,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环境的艰苦以及士兵们的英勇不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边关将士的英勇形象,以及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翱翔银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晓角》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矛盾尖锐,边疆战事频发。这一时期,李益历经了宦海浮沉、戍边出使等人生际遇,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边疆战争一直是唐朝的主要矛盾之一。李益曾多次参加边境征战,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在他的诗作中,往往能见到关于战争的描绘和对边疆战士的赞美。如在这首《听晓角》中,李益通过对清晨号角声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戍楼的情景,表达了边疆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戍守疆土的决心。
翱翔银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