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轻薄篇
豪不必驰千骑,雄不在垂双鞬。
天生俊气自相逐,出与雕鹗同飞翻。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马城西原。
忽闻燕雁一声去,回鞭挟弹平陵园。
归来青楼曲未半,美人玉色当金尊。
淮阴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顾红尘昏。
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仇亦报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必炫耀千匹马,威武不在于悬垂双弓。
天生的英俊之气相互追逐,就像大鹏展翅翱翔。
清晨漫步繁华街道却无得意之处,于是骑马来到城西湖边。
忽然听到大雁的声音离去,收起马鞭拿起弹弓前往皇家陵园。
回来时还未听完青楼里的曲子一半,美人端着酒杯等待着。
那些淮阴的少年都不愿与我一较高下,醉醺醺地笑着倚靠在门口。
他们又怎会知道我心中那不平之气,好似白日昏黄映照红尘。
生死之间犹如手掌翻转般容易,得意与否不过一句话的事。
年轻人只管饮酒勿需过问,这其中既可报仇也可报恩。

去完善
释义
豪:豪强,指有权有势的人。
千骑:形容随从众多。
雄:勇士,英勇的男子。
垂双鞬:挂双弓的仪仗,这里象征武勇。
俊气:英俊的风貌。
雕鹗:猛禽,比喻英豪之士。
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代指繁华都市。
不得意:不满足现状,心怀不满。
鞭走马:骑马驰骋。
城西原:指长安城外的曲江池一带,是唐代游乐胜地。
燕雁:大雁。
去:离去,飞走。
回鞭挟弹:调转马头,拿起弹弓。
平陵园:汉昭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青楼曲:指华丽的音乐歌舞。
未半:未尽兴。
美人:美丽的女人,这里指歌女。
玉色当金尊:形容歌女美貌如同玉石般珍贵。
淮阴少年: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少年,年轻男子。
不相下:不示弱。
酒酣:喝酒喝到微醺。
半笑:略带笑容。
倚市门:站在街头。
白日:太阳。
顾:看。
红尘昏:指繁华世界的浮华景象。
死生容易如反掌:形容生死之事易如反掌,生命脆弱。
得意失意: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少年:年轻人。
但饮:只管喝酒。
莫相问:不要过问。
此中:这次聚会。
报仇:报答恩情。
亦:也。
报恩:回报恩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杂曲歌辞”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诗中的豪气和英武之气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豪放的态度,这也是他特有的个性。他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告诉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就,而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成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曲歌辞·轻薄篇》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描绘长安少年奢华生活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约公元750年至830年之间。在李益所处的历史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鼎盛阶段,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特别是长安这座国际大都市,更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这个时期的李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担任过尚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务,但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他曾经历了多次宦海沉浮,这也使他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他目睹了长安城中那些浮华公子哥们的奢侈生活,也看到了他们空虚的灵魂和无奈的人生。因此,他以犀利的笔触,写下了这首描绘长安少年奢华生活的诗篇,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忧虑。
在诗歌中,李益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少年们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为追求名利地位而费尽心机的行为。这种生活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充满了虚伪与空虚,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担忧。同时,这首诗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他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追求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沉迷在世俗的浮华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