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标题包含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五言长城”。他的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益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揆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jessfield
去完善

译文
蜀地的山路和河流让人心生敬畏,清晨从绿色的窗户里醒来听到黄莺的叫声。 仿佛在讲述卓文君的幽怨,千万的愁绪都在琴弦上发出声音。
jessfield
去完善
释义
1. 蜀道:四川的古称,因其地理环境险峻,所以又称为“蜀道难”。 2. 绿窗:绿色的窗户,这里借指房屋,闺房之意。 3. 文君:西汉时期的才女卓文君,因为与司马相如私奔一事被誉为爱情典范,但也有人认为她未能守住妇道,因此也带有些许争议。
jessfield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蜀道、绿窗等物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光中的幽美环境。其中“心易惊”一词突出了诗人在美好的景象中依然无法消除内心的忧虑,与后面的“残梦”共同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当清晨的莺啼惊醒他的梦境时,那声声莺啼似乎交织着“文君之恨”,更是让他陷入无尽的情感纠缠之中。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展现了高尚的艺术境界。
jessfield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85年左右,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疆依然动荡不安。武相公指的是唐朝名将武元衡,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成为宰相,封为赵国公。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益尚且在朝廷为官,但由于他性格耿直,多次受到排挤。当时唐朝内外矛盾交织,国家局势复杂,李益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描绘春天早晨听到的黄莺啼鸣,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jessfield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