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真用悭字韵劝香城人葺陈陶书堂因和之 其一
一宿层城饭香积,六年清镜改朱颜。
陈陶仙去书堂坏,罗幙尘生春昼闲。
每向山头望城里,直疑天上非人间。
可能分我寻常地,抹月批风想不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城市的客栈住了一夜,吃到了美味的饭菜,过去的六年里,镜子里的我已经改变了容颜。曾经古老的书堂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一地的尘土,春天却依旧在这里悠闲地度过。每次站在山头上遥望城市,都感觉自己身处天堂而非人间。或许能分给我一块平凡的土地,让我在那里欣赏如画的风景,感受风和月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层城":指重屋叠舍的城市。这里应指的是唐代洛阳的城内。
2. "香积":指寺庙中厨房的香气。
3. "六年":指作者在洛阳住了六年。
4. "清镜":指明镜。"改朱颜"指岁月流逝使容貌改变。
5. "陈陶":唐朝诗人,世称陈韬先生。他的书堂是文化场所,供学者聚集读书的地方。
6. "罗幙":丝织帷幕,借指豪华的生活。
7. "春昼闲":形容春天白天里的闲暇时光。
8. "每向山头望城里":表示作者站在山上远望城市。
9. "天上非人间":这句话化用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以此表达自己所处的地点像在天上的感觉,无比美好。
10. "可能分我寻常地":表达作者希望能拥有这样的地方。
11. "抹月批风":指吃喝的景象。这里的意思是分享美食美景。
12. "想不悭":意思想必不会吝啬,表明作者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美丽的山城度过了美好的夜晚,感受到了清新宜人的环境给生活带来的愉悦。诗人通过对陈陶书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洪刍写下了这首《潘子真用悭字韵劝香城人葺陈陶书堂因和之 其一》。此时正值北宋文坛的鼎盛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唱和、题咏古迹等文艺活动。在哲宗皇帝的治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洪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博学多才,尤以文学和史学见长。在创作这首诗时,洪刍正在京城为官,闲暇之余与友人一起游山玩水,探访古迹。他们来到陈陶书堂遗址,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儒家文化成为社会主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刍和其他文人一样,崇尚儒家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责任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同时,他也强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