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顺之
踏遍危途兴已阑,倦飞幽鸟故知还。手开高士蓬蒿径,坐对先生苜蓿盘。□□揶揄遭点鬼,却羞矍铄据征鞍。侯封到底输千首,圆美当□似弹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步在险峻的路上,兴致已经渐渐消退,疲惫的小鸟也知道回到熟悉的地方。走在高士的田间小路上,面对着先生的苜蓿餐盘。遭遇嘲笑被当作鬼魅,却不好意思去骑上那矫健的马鞍。诸侯的地位终究比不上我的一千首诗,而圆圆的美酒就像弹丸一样完美。
去完善
释义
1. "踏遍危途": 行走在危险的路途中。
2. "兴已阑": 兴致已经消退。"阑"表示衰减、消失。
3. "倦飞幽鸟故知还": 疲倦的鸟儿知道回到幽静的地方休息。
4. "手开高士蓬蒿径": 高士亲手开辟的充满蓬蒿的小路。"蓬蒿"指代贫瘠之地。
5. "坐对先生苜蓿盘": 对坐着先生的苜蓿草制成的餐具。
6. "□□揶揄遭点鬼": 在嘲讽的言语中遭遇困惑。"揶揄"即嘲弄、戏弄。"点鬼"比喻疑难问题。
7. "却羞矍铄据征鞍": 却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地听取教诲。"矍铄"指老年精神健旺的人。
8. "侯封到底输千首": 被封为诸侯终究比不上诗歌才华。"侯封"指封官受爵。
9. "圆美当□似弹丸": 指美好的事物应该像弹丸一样圆润完美。
去完善
赏析
《寄张顺之》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描绘与友人张顺之交往的诗歌。在诗歌中,作者以"踏遍危途"、"倦飞幽鸟"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历经磨难的旅程和疲惫的心情。同时,通过描述与友人的相处,如"手开高士蓬蒿径",以及面对友人的态度,如"坐对先生苜蓿盘",传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提到自己遭受的挫折,如"揶揄遭点鬼",以及对于朋友勇猛精神的敬佩,如"却羞矍铄据征鞍"。这里的"矍铄"一词意味着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诗"侯封到底输千首,圆美当□似弹丸",则是对友人张顺之才华的赞美。这里"侯封"指的是功名利禄,而"圆美"则表示完美的事物。诗人认为,尽管张顺之取得了世俗的成就,但他更看重的是张顺之的诗才,这种才华就像弹丸一样有力。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对真挚友谊的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张顺之》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程洵因为科举失利而选择在家乡办学,培养了许多人才。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术和真理,坚持儒家正统思想,对当时的政治状况有着深刻的见解。
在创作这首诗时,程洵正处在一个相对宁静的乡村生活中。虽然远离政治中心,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的好友张顺之此时正在京城担任官职,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金朝的军事压力之下,百姓生活困苦,国家政治腐败。程洵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的未来深感担忧。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改变国家的命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