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遇十二首·其七

标题包含
感遇十二首·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张九龄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查看更多
鲸鱼之泪
去完善

译文
江南地区盛产丹橘,整个冬天都依然绿荫葱葱。 并非仅仅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温暖,而是丹橘本身具有耐寒的特性。 原本可以用来招待贵宾,可惜被重重障碍阻挡。 命运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循环往复,无法预知。 虽然常常说要种桃树和李树,但这丹橘难道就没有它的阴凉吗?
鲸鱼之泪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域。 2. 丹橘:指橘子。 3. 经冬:经过整个冬季。 4. 犹绿林:依然绿叶满枝。 5. 岂伊:不是因为你。 6. 地气暖:地理位置温暖湿润。 7. 岁寒心:抵御寒冷的品质。 8. 荐:推荐。 9. 嘉客:尊贵的朋友或客人。 10. 奈何:表示惋惜的语气。 11. 阻重深:阻碍重重。 12. 运命:命运。 13. 唯所遇:全凭遇到的情况。 14.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 15. 徒言:白白地说。 16. 树:种植。 17. 李:一种果树,这里泛指树木。 18. 此木:丹橘。 19. 岂无阴:难道没有树荫。
鲸鱼之泪
去完善
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七》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丹橘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描绘了丹橘的生长环境和它特有的品质。江南地区温暖湿润,即使在冬天,丹橘仍然能够保持绿意盎然。这是丹橘的特性,也是它的优势。 紧接着的两句“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则是对丹橘特性的进一步揭示。诗人说,丹橘并非因为江南地区的地气温暖而如此旺盛,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耐寒的特性。这里,诗人赋予了丹橘一种坚定的品质,即使面对严酷的环境,也能保持自身的特性。 接下来的两句“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则是诗人对丹橘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丹橘的品质完全可以推荐给尊贵的客人,但是现实却是重重阻碍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这里的“嘉客”也可以理解为那些能够赏识丹橘品质的知音。 最后两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则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诗人认为,人的命运总是与他们的遭遇紧密相连,但是这种循环的规律却难以寻找。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哲理。 全诗以丹橘为象征,通过对丹橘特性的描绘和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鲸鱼之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十二首·其七》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此时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在这一年里,他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转折,从一位深受皇帝信任、权势显赫的宰相,骤然跌落为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闲职官员。这种人生际遇的转变,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洞察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繁荣鼎盛的开元盛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宦官干政、边患严重等。张九龄作为朝廷重臣,对这些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他的直言进谏并未得到皇帝的充分重视,反而招致了皇亲国戚的忌恨,最终导致他被排挤到地方任职。在这种背景下,张九龄通过《感遇十二首》表达了他对人生、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展现了一位正直文人的风骨。
鲸鱼之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