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己酉岁九月九日

标题包含
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祖籍江西九江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他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小官,但他天性热爱自然,在任职...查看更多
奶油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悄然来到,萧瑟的风与露水交织在一起。 杂草失去了生机,树木在风中凋零。 天空显得清澈高远,这是秋天的景象。 悲哀的蝉声已经消失,群雁却在云间高声歌唱。 大自然的变化相互连接,人生的过程也充满了辛劳。 自古以来生老病死都是常态,想到这些让人内心忧虑。 如何表达我的情感呢?唯有喝下这杯浊酒自我消解。 千年的时光不过瞬间,让我们珍惜这一刻的相聚吧。
奶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己酉岁:己酉年,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并无己酉年,这里应指西晋的己酉年(公元269年)。 2. 九月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有登高祈福的习俗。 3. 靡靡: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 4. 蔓草:藤蔓植物,这里指藤蔓植物在秋天不再繁荣。 5. 园木:果园里的树木。 6. 清气:清新的空气。 7. 澄余滓:澄清剩余的杂质。 8. 杳然:遥远的样子。 9. 天界:天空,此处指高空。 10. 哀蝉:悲哀的蝉声,此处指蝉鸣逐渐消失。 11. 丛雁:成群的大雁。 12. 鸣云霄:在云层中鸣叫。 13. 万化:各种变化。 14. 相寻绎:相互寻求和演绎。 15. 古皆有没:自古以来都有生死轮回。 16. 称我情:满足我的情感需求。 17. 浊酒:用糯米、高粱等粮食酿成的黄酒,颜色浑浊。 18. 千载:千年,表示时间长久。 19. 非所知:无法知道。 20. 聊以:勉强用来。 21. 永今朝:使今天延长,指尽情享受当下。
奶油
去完善
赏析
《己酉岁九月九日》是陶渊明在重阳节这天创作的一首咏怀诗。首联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孤独、忧虑的心情。颔联以蔓草和园木的凋零喻指生命的无常,进一步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颈联表达了诗人期望能够涤清心灵的污浊,达到超脱的境界,以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所产生的感慨。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劝慰自己用浊酒来慰藉心灵,从而获得片刻的宁静。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展示了陶渊明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奶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己酉岁九月九日》是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时的陶渊明已经辞官归隐多年,过着清贫但简朴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东晋王朝逐渐衰败,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众疾苦。陶渊明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此外,重阳节在古代被视为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节日。在这天,人们登高远眺,赏菊饮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先祖的敬仰。因此,陶渊明在这一天创作了这首描绘重阳节景色的诗歌,以抒发自己对人生、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感慨。
奶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