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尘嚣,俯瞰城市,春天离去,夏日依然清新。上天的眷顾让卑微的小草也能存活,人们看重傍晚的阳光。高高的楼阁更显出它的宽广,明亮的小窗投射出细微的光线。越地的鸟儿在巢穴干燥之后,回归时身体变得更加轻盈。

去完善
释义
1. 夹城:两城之间的通道。这里指唐长安城中的一条街。
2. 幽草:幽谷中的小草,比喻人生处境的困顿或孤独。
3. 晚晴:傍晚时分天空放晴的景象。
4. 高阁:高楼,诗中可能指的是诗人住所附近的一座楼。
5. 越鸟:指南方的鸟,因为古代越地位于南方。
6. 巢干:鸟巢被晒干。
7. 归飞:指越鸟回归北方。

去完善
赏析
《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描绘初夏雨后景象的诗歌。首联“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描述了诗人在自己的居所中俯瞰整个城市,春天已经离去,初夏的阳光依然清爽宜人。这一联传达了季节更替和时光的流逝。
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人以“天意”象征大自然的关爱,表达对幽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对人间的晚晴时光珍视。这一联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颈联“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描绘了雨后天空高远、阳光透过窗户映照的景象。诗人以此表达雨后晴朗的天空和明亮的光线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受。
尾联“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用越鸟在雨后天晴时轻盈飞翔的场景作为结尾,寓意人们在经历了困难之后,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也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李商隐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独特的领悟,让我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晴》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的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宦官当权,战乱频繁。然而,在这充满磨难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创作出许多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李商隐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他年轻时才华横溢,曾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在其门下学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与令狐家族关系破裂,转而投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门下。然而,这一举动使得他在朝廷中备受排挤,仕途不顺。尽管如此,李商隐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切。
在《晚晴》一诗中,李商隐通过描绘傍晚雨后初晴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逆境中的坚韧态度。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然而,这种无奈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总的来说,《晚晴》这首诗是在晚唐时期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用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