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
一径碧如合,四山危欲堕。
天低鸟不飞,露湿龙常过。
岩根小叶下,境净不可唾。
深杳洞出云,冷钟佛惊卧。
川僧住八年,有此清福大。
而我寻盟来,坐借蒲团破。
灯深眼双青,各话其所课。
我谷未必实,他华已成果。
归来宜有余,吾道岂全懦。
壁间清献存,当年愧轻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条道路绿油油的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四周的山仿佛要倾倒一般显得险峻无比。天空压得很低,连鸟儿都无法飞翔,露水打湿了大地,常有神龙驾临。在岩石下的一个小叶子下面,环境是如此的洁净,让人连口水都不敢吐。深邃的洞窟中,云雾弥漫而出,寒冷的钟声和佛像一起惊醒了正在沉睡的人们。在山间的僧人已经居住了八年时间,他们享受这样的清静生活。
而我则是为了寻找挚友而来,坐在蒲团上和他们交流。灯光昏暗,眼睛却明亮有神,我们各自分享着所学的知识。我所追求的真理可能还不那么成熟,而他们追求的花果已经有了成果。我回到自己的道路,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我的信念又怎么可能会完全软弱呢?墙壁之间,清廉的人留下了他们的故事,当年的我惭愧于自己的轻易妥协。
去完善
释义
1. 一径碧如合:一径指一条路。碧如合表示这条道路的绿色仿佛与四周环境融为一体。
2. 四山危欲堕:危形容山峰高耸险峻,欲堕意为好像要倒下来一样。
3. 天低鸟不飞:这句意味着天空很低,以至于鸟儿无法飞翔。
4. 露湿龙常过:这句暗示在露水湿润的环境中,据说有龙时常经过。
5. 岩根小叶下:岩根指山岩的底部。小叶指山岩上的小树。
6. 境净不可唾:境净表示环境清洁无垢,不可唾指不容忍玷污。
7. 深杳洞出云:深杳指深邃幽静的地方。洞出云意味着从洞中冒出云雾。
8. 冷钟佛惊卧:冷钟表示清凉寂静的钟声。
9. 川僧住八年:川僧指四川一带的僧人。住八年表示在灵岩寺住了八年。
10. 有此清福大:指这位川僧有如此深厚的福气。
11. 而我寻盟来:寻盟指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12. 坐借蒲团破:蒲团指用蒲草编成的坐垫。破表示破旧不堪。
13. 灯深眼双青:指在昏暗的油灯下,双方眼睛显得分外明亮。
14. 各话其所课:彼此交流各自的课业心得。
15. 我谷未必实:指作者自认为自己的学问并不实在。
16. 他华已成果:指对方已经取得了学术成果。
17. 归来宜有余:指这次拜访归去时应该有更多的收获。
18. 吾道岂全懦:意为我所信奉的道理并不是完全懦弱无为的。
19. 壁间清献存:指墙壁上还有清献公的画像留存。
20. 当年愧轻和:指当年因年岁尚轻,对清献公的事迹感到羞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游览灵岩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色:“一径碧如合,四山危欲堕”,写出了道路蜿蜒曲折,群山环绕的美景;“天低鸟不飞,露湿龙常过”,则描绘了早晨雾气弥漫,露水滴落的景象。诗人还描述了寺庙的环境静谧而美好:“岩根小叶下,境净不可唾”,流露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之情。
接着,诗人提及与僧人交谈的情景:“深杳洞出云,冷钟佛惊卧。川僧住八年,有此清福大”,通过声音和动作展现了僧人的超凡脱俗,对僧人的修行表示敬佩。然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而我寻盟来,坐借蒲团破。灯深眼双青,各话其所课”,表示自己也应像僧人一样坚守信仰,努力学习。
最后,诗人对比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处境:“我谷未必实,他华已成果。归来宜有余,吾道岂全懦”,表现出自己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也要坚定信念,继续努力,不可轻易放弃。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充满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灵岩》是南宋诗人车若水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游览灵岩山时的所见所感。车若水生活在公元1200年至126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车若水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儒家学说,对佛、道、兵家等各家之学都有涉猎。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在游览灵岩山时,他看到了山水风光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在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繁。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车若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像他在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山空人不见,江静月行迟”,过上宁静祥和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