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井冈
万山衮衮尽东来,高处犹存百尺台。
回首旧时张乐地,一杯重与酹苍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数山峰连绵不断从东方涌来,在最高处还保留着一座百尺高的平台。回头看看过去曾经欢庆的地方,再次举杯向青苔致敬。
去完善
释义
1. 越:跨越;越过。这里指翻越井冈山。
2. 井冈:山名,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
3. 万山:形容众多的山峰。
4. 衮衮:形容众多连续不断的样子。
5. 尽:都;全部。
6. 东:东方,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7. 高处:指山顶或较高的地方。
8. 犹存:仍然存在。
9. 百尺:形容高度大,这里用来形容高台。
10. 张乐:铺排乐器,指举行宴会、聚会等活动。
11. 一杯:一杯酒。
12. 重与:再次给予。
13. 酹:以酒浇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14. 苍苔:青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植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底蕴的诗词。诗人在观赏壮丽的群山之际,追忆了昔日于此举行宴乐的情景。随着群山起伏而来,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看到了曾经的百尺高台依然屹立。“回首旧时张乐地”,回顾往昔欢聚之地,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已非。如今只剩诗人一人重游故地,以酒祭苍苔,寄托哀思之情。这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沉,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井冈》是宋代诗人方信孺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年,即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
在个人生活方面,方信孺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他曾担任过官员,后因不满现实而辞职,过着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越井冈》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创作的。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末年,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内部,政治腐败,贫富分化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外部,金兵侵略,国土沦丧,民族矛盾激化。这种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使方信孺深感忧虑和痛心。因此,他在《越井冈》等诗篇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