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仙风透骨。向夏叶丛中,春花重出。骏发天香,不是世间尤物。占些空阔闲田地,共霜轮、伴他秋实。浅非冷蕊,深非幽艳,中无倚握。
任点取、龙涎笃耨。儿女子看承,万屈千屈。做数珠见,刻画毋盐唐突。不知几树栾团着,但口吻、非鸣云室。是耶非也,书生见识,圣贤心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风吹过,穿透树叶的肌肤。它犹如夏天的叶子般茂盛,又如同春天的花朵般重新绽放。这香气四溢并非凡间之物。占据了一些宽敞的土地,与月亮共享丰收的季节。浅色的花蕾不显得冷清,深色也不显得过于艳丽,中间的花蕾更是无法让人紧紧握住。
让它任凭自己被涂抹上龙涎香的香气。那些小孩子们也会珍视它,觉得它极为珍贵。把它做成数珠来使用,一点也不突兀。不知道有几颗栾树的果实成熟着,但是闻起来,却并没有在云室中轰鸣。这是一种对,还是一种错呢?这就是读书人的见解和圣贤们的心智啊。

去完善
释义
《桂枝香》 陈亮
【注释】
1. 仙风透骨:形容牡丹花品之高,如仙人之风。
2. 夏叶丛中,春花重出:牡丹在夏天绿叶丛中开出春花的鲜艳花朵。
3. 骏发天香,不是世间尤物:牡丹具有浓郁的香气,堪称人间珍品。
4. 占些空阔闲田地,共霜轮、伴他秋实:牡丹独占一片空地,与菊花共享秋天的果实。
5. 浅非冷蕊,深非幽艳,中无倚握:指牡丹的花色深浅适中,既不寒冷也不幽雅,花朵丰满没有依赖支撑。
6. 龙涎笃耨:龙的唾液,这里用来比喻牡丹的香气浓烈。
7. 儿女子看承,万屈千屈:儿童们欣赏牡丹,感叹其形态变化无穷。
8. 做数珠见,刻画毋盐唐突:将牡丹比作计数珠子,形象生动地展现牡丹的形态。
9. 不知几树栾团着,但口吻、非鸣云室:不知道有几株牡丹团团簇拥,它们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室内。
10. 是耶非也,书生见识,圣贤心术:这是对牡丹的独特认识,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桂花盛开的古诗词。诗词借用了"仙风透骨"这一形象,表现桂花的清雅脱俗之气。随后又通过"春花重出"和"骏发天香"的描绘,展示了桂花那独特的美感,赞颂其为"世间尤物"。接下来的词句通过对"空阔闲田"以及"霜轮、秋实"等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寂静的世界,展现桂花的孤高清雅之美。"浅非冷蕊,深非幽艳,中无倚握",再次强调了桂花形态之独特,别具一格。
紧接着,诗人从另一个角度描绘桂花:"任点取、龙涎笃耨。儿女子看承,万屈千屈。" 这里的描写,使得桂花多了一份亲切的生活气息。"做数珠见,刻画毋盐唐突。"则是对花中珍品-桂花的赞美,即使是寻常生活中的女儿家也能感受其"万屈千屈"之美。最后,诗人在描绘了不同层次的桂花之后,以"是耶非也,书生见识,圣贤心术"结尾,留下了一种悬念与沉思。整体来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桂花的形态美、生活美以及精神美,展示了他对桂花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桂枝香》是南宋诗人陈亮所作,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此时正值金国侵略宋朝之际,国家内外交困。陈亮是南宋的一位英勇之士,他一直致力于恢复中原的事业,然而他的抱负并未被世人所理解,反而遭受了种种磨难和打压。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信念。
在创作这首词时,陈亮刚刚结束了一场科举考试的失败,再次受到了排挤和打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坚定自己的信念,以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在这首词中,他借用了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如周瑜、陆逊等,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忠诚担当。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内外矛盾激化,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困苦。而陈亮本人也饱受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用文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这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悲壮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陈亮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