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任师中任清江

标题包含
送任师中任清江
吾喜送任师,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势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常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西川。 去年人边吏,出入烽火闲。 儒冠杂武弁,屈与氊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蔕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刑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向往送你一程,羡慕你还正当年少。 如同久伏马厩中的骏马,看到你即将跃上马鞍。 奔跑的身影掠过我的视线,勾起我对边境的思念。 谁能料到能摆脱束缚我的羁绊,傲慢地登上太山。 你现在才刚上任县令,在大江之畔翱翔。 大江风起云涌,波涛汹涌仿佛要翻转。 水势浩荡地吞并九野,起伏之间触动壮士的心弦。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出行,只能拘束在一亩三分地。 未曾见过广大的世界,不明白天地的广阔无边。 现在的你已是我家乡的优秀人才,你已经见识过西川的美好。 去年你在边境做官,出入于烽火之间游刃有余。 儒生的帽子混杂着武士的头盔,低声细语地与毡裘共处。 又将前往南方的土地,眼前的波浪更显得波澜壮阔。 心中的芥蒂已经消散,心头的大石已被风吹散。 陈汤喜欢远行,每到一处都会纵览壮观的景象。 我想当你到达那里时,心胸必定豁然开朗。
去完善
释义
1. 送:送别,诗人送朋友任师中的离别场景。 2. 任师中:诗人要送别的友人,任清江知县一职。 3. 少年:指任师中年轻有为。 4. 伏枥马:指养在马厩的马匹,喻指等待任用的人才。 5. 及鞍:指马匹上鞍,准备出发。 6. 萧条:指战事带来的荒凉景象。 7. 思边:思念边境的战争。 8. 脱吾羁:摆脱束缚,表示任师中将脱离束缚,去实现远大抱负。 9. 傲睨:骄傲地斜视,形容态度高傲。 10. 太山:即泰山,古人视为崇高的象征。 11. 大江:这里指长江。 12. 风波:江河上的风浪,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 13. 渺然:水波浩渺的样子,描述江面的广阔无垠。 14. 开阖:开合,比喻事物的变化发展。 15. 壮士肝:指壮士的雄心壮志。 16. 患不出:担心不能施展才华。 17. 局束:拘束,限制。 18. 一廛:一间小屋,喻指狭小的居住空间。 19. 九野:九天,天空的最高处,这里是夸张的说法。 20. 天地宽:指天地的辽阔无边。 21. 西川:古地区名,包括今天四川西部、甘肃南部一带,这里指任师中所见的壮丽风光。 22. 人边吏:担任边防官员。 23. 烽火闲:指战事平息,局势安定。 24. 儒冠:文人的帽子,这里代指文人。 25. 武弁:武官的帽子,这里代指武官。 26. 氊裘:毛毡制成的皮衣,这里代指边疆民族。 27. 大浪:指长江的大浪。 28. 泛目前:指展现在眼前的景象。 29. 胸中芥蔕心:指心胸里的纠结矛盾,这里是夸张的说法。 30. 陈汤:西汉将领,曾击败匈奴。 31. 刑胜:战胜敌人。 32. 纵观:全面观察,这里有展望未来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赴任的诗词,诗人在此表达对年轻友人的羡慕之情,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和期待。诗人运用诸多生动的比喻,如“伏枥马”、“太山”等,形象地描绘出年轻人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在诗中,诗人通过描述大江的风波变幻,寓示了人生的艰辛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挑战精神。全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出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任师中任清江》是北宋著名文人苏洵在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写给他的朋友任师中的送别诗。此段时间,苏洵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努力求学,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遗憾的是,虽然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但在科举道路上却屡屡受挫。尽管如此,苏洵并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他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后来都成为了文坛巨匠。 嘉祐年间,正是北宋中叶的社会变革时期。此时,社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朝政腐败,党派纷争激烈,这给苏洵的政治生涯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在此背景下,他与任师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探讨学问,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