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天目山

标题包含
题天目山
势压东南万象低,溟蒙空翠望中迷。龙飞凤舞川原秀,地下天高日月齐。武肃百年钟霸气,文忠千古欠留题。客来欲问青云路,凿破崚嶒便作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和英雄人物的历史遗迹,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东南方向的壮丽景象让人惊叹,翠绿的山峦在视野中若隐若现,如同梦幻。山川间龙飞凤舞,景色秀美如画,天地之间仿佛与日月齐平。这里曾是武肃公(指岳飞)英名远播的地方,而文忠(指颜真卿)留下的痕迹则略显遗憾。有客人来到这里,想要探寻成功之路,那就像劈开峻峭山峰一样,去开辟自己的道路吧。
去完善
释义
1. 势压东南:意指天目山的气势磅礴,覆盖着东南大地。 2. 万象:即所有的景象,这里指东南大地的一切风光。 3. 溟蒙:形容草木茂密,雾气弥漫的情景。 4. 空翠:指山间清新而苍翠的空气。 5. 龙飞凤舞:形容山川秀丽,气象万千的景象。 6. 武肃:指的是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武肃,他统治期间曾大规模开发天目山。 7. 文忠:指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他在任职杭州时曾多次游历天目山,但未留下题诗。 8. 青云路:比喻取得功名之路。 9. 崚嶒:形容山峰险峻。
去完善
赏析
《题天目山》是明代诗人郑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天目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意。同时,诗中还寓含着人生哲理,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攀登,实现自己的理想。 首联“势压东南万象低,溟蒙空翠望中迷”,描述了天目山的雄伟气势,它压倒了东南地区的一切景象,使得周围景物都变得低矮。诗人用“溟蒙空翠”来形容天目山的绿意盎然,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颔联“龙飞凤舞川原秀,地下天高日月齐”,描绘了天目山脚下的山川美景,如龙飞凤舞般秀丽。这里的“地下天高”意味着天地之间辽阔无垠,日月同辉,共同照耀着这片大地。诗人以此表达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颈联“武肃百年钟霸气,文忠千古欠留题”,提到历史上两位著名人物: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钱镠(谥号武肃王)和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忠公)。这两句诗意味着,尽管武肃王和文忠公在天目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但仍有许多尚未被发掘的历史遗迹等待着后人去探索和发现。 尾联“客来欲问青云路,凿破崚嶒便作梯”,寓意着那些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游客,需要像登山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走向成功。这里的“凿破崚嶒便作梯”象征着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天目山》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郑玉于洪武年间创作的。 明朝初年,社会动荡逐渐平息,经济开始复苏,然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郑玉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虽为士人却对民生疾苦有着深深的同情。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仅丰富了阅历,更开阔了眼界,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绘现实世界。 在天目山游历期间,郑玉见到了壮丽的山水风光、淳朴的百姓生活,这使他感慨万千。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更关注民间的生活状态。他将所见所闻融入到诗作之中,表达了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