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璿公山池

标题包含
题璿公山池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片石孤峰窥色相, 清池皓月照禅心。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年-751年),字、号均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等历史文献。 李颀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查看更多
太原伍加伍职业培训学校
去完善

译文
远在庐山的远公正在隐居之地度过时光,这位高僧就在那幽静只树林之中。那一片孤石和山峰成为了他观察世界的方式,在清澈的水塘和明亮的月光下,他的禅修之心更显清晰。无论他以何种姿态生活在这间闲房之中,仿佛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勃勃生机。在这里,他不会受到世俗尘埃的干扰,只有他的心灵相陪。
太原伍加伍职业培训学校
去完善
释义
1. 远公:指庐山高僧慧远大师。 2. 遁迹:隐退,避世。 3. 庐山岑:庐山的一处山峰。 4. 开士:善知识,有德行的人。 5. 祇树林:祗陀林,佛家的圣地。 6. 片石孤峰:指山景。 7. 色相:佛教用语,指一切物质或精神现象。 8. 清池:清澈的水池。 9. 皓月:明亮的月亮。 10. 禅心:禅修的心境。 11. 指挥如意: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12. 天花落:天女散花,寓意佛法广大。 13. 闲房:安静的房间。 14. 春草深:春天里草木繁茂的景象。 15. 外俗尘:尘世中的烦恼。 16. 玄度:意指超凡脱俗的意境。
太原伍加伍职业培训学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池中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首联以“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开篇,引用了庐山的典故,使读者立刻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氛围。颔联则通过“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展示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画面,强调自然景物对人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颈联“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进一步描绘出山池景致的变化,展现出诗人在此间的悠然自得。最后两句“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则传达了诗人期望在此逃避尘世纷扰,求得心灵安宁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中。
太原伍加伍职业培训学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璿公山池》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李颀已经历了官场沉浮,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山林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在李颀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然而政治斗争和权力纷争却愈演愈烈。李颀本人也曾担任过官员,但他在官场中并不如意,逐渐对仕途产生了厌倦。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远离世俗,归隐田园。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人生感悟的真实写照。 诗中,李颀以“山谷静”、“泉声清”等词句描绘了山池的宁静景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以“红尘事不住”、“白发僧谁识”等诗句,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超脱凡尘的追求。这种情感,正是他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和对人生境界的提升。
太原伍加伍职业培训学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