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慧聚杂题 夕秀轩

标题包含
慧聚杂题 夕秀轩
逍遥金地与人疏,山静风光碧有余。 开筑当年看锡卓,焚修今日听星居。 灵株瑞草人难识,明月清风室更虚。 坐久半天琼珮响,泠泠此理属真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宁静的金地之上,人与外界的交往变得疏远;山中静谧的风景如同绿色翡翠般丰富且具有生命力。在这里,开辟出了一片空间供人们思考,宛如在一个锡质的平台上思索;修心的过程就像今晚在这星空下居住一般美好。神奇的植物和珍贵的药材人们难以识别;明亮的月光与清爽的微风让房间显得更加空灵。静静地坐在这里,似乎可以听到半空中传来的清脆悦耳的铃声,这种通透的声音正体现了真实的道理。
去完善
释义
1. 金地:佛教中的“金光明地”,此处指的是佛寺。 2. 人疏:与众人疏远。 3. 风光碧有余:形容山间静谧风光十分美好。 4. 开筑:开辟建造。 5. 锡卓:僧侣住处。 6. 焚修:烧香修道。 7. 星居:星星的位置。 8. 灵株瑞草:指稀有珍贵的植物。 9. 人难识:很少人能认识这些植物。 10. 明月清风:形容环境清新宜人。 11. 室更虚:房屋显得更大,指空旷之感。 12. 半天:天空的半部。 13. 琼珮响:比喻声音清脆悦耳。 14. 泠泠:形容清凉或清澈的声音。 15. 真如:佛教术语,指真实不变的实相。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李乘以自己修建的“夕秀轩”为题,表达了他对山林风光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 首联写他在金地的逍遥生活,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山静风光之美。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和宁静。 颔联回忆了夕秀轩的开筑过程和今日的生活情景。昔日他在这里修建房屋,如今则在这里焚烧修道,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颈联描写了夕秀轩周边的景色,其中包含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这些灵株瑞草代表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他的高尚情操和高雅品味。 尾联则通过半天的玉佩声响,以及深夜时分的清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在夕秀轩中的悠闲心境以及对自然之理的领悟。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还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突显了其对于人生真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慧聚杂题 夕秀轩》是宋代诗人李乘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在宋代,文人墨客喜好以山水田园为题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李乘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博学多才,善于写诗,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在这首诗中,李乘通过对夕秀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向往。诗人用“雁过留声”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雁群飞过的景象,以及它们留下的美好回忆。 当时,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他们以诗言志,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李乘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和社会和谐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