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慧聚杂题 又依向主簿韵

标题包含
慧聚杂题 又依向主簿韵
鹭飞万顷碧光中,楚楚缁庐枕水穷。 事外有缘三径邃,眼前无碍九霄通。 转山僧道筇携雨,载月渔归席挂风。 一切世间虚幻事,隔堤请看数枝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宽广的绿色湖泊上,白鹭翱翔;湖边的黑色小屋静静地倚靠着水边。生活中的事情有很多复杂的途径和道理,但我的内心并没有被它们困扰,而是如同飞翔在九霄之中一般开阔无阻。 时而山中的僧侣手杖携带着雨水,辛勤劳作;时而渔船载着月亮满载而归,并在风中铺好宴席。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世间的短暂与无常,让我们隔着湖面,看看那几株绽放的红花吧。
去完善
释义
1. 鹭飞万顷碧光中:指白鹭在广阔的绿色水域上空飞翔的场景。万顷,形容水面广阔无边。碧光,绿色的波光粼粼。 2. 楚楚缁庐枕水穷:描绘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僧舍坐落在湖边的场景。楚楚,形容庄重整洁的样子。缁庐,黑色(代表庄重)的僧舍。枕水,靠近水源。穷,尽头。 3. 事外有缘三径邃:表示在尘世之外还有一个幽静的地方等待探索。三径,古代隐士所居住的庭院小路。邃,深远、幽深。 4. 眼前无碍九霄通:指眼界开阔,心境澄明,似乎可以通达九天。九霄,高空,天界。 5. 转山僧道筇携雨:描述了僧人在山中行走,手执竹杖(筇),冒雨前行的情景。转山,在山间行走修行。僧道,僧人。筇,竹制的拐杖。 6. 载月渔归席挂风:描写渔民在月光下捕鱼归来,以草席作为船帆,乘风而行的画面。载月,月光照耀之下。渔归,打鱼归来。席挂风,用草席作为船帆借助风力航行。 7. 一切世间虚幻事,隔堤请看数枝红:诗人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世间一切都是虚幻的,唯有自然景色永恒不变。数枝红,指的是春天的花朵,象征着生命力和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乘的《慧聚杂题 又依向主簿韵》。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 首联“鹭飞万顷碧光中,楚楚缁庐枕水穷”,以白鹭翱翔在万顷碧波之上开篇,点明诗人所见的壮观景象。“楚楚缁庐枕水穷”则表现了诗人在山水的环抱中寻觅幽静之所的心境。 颔联“事外有缘三径邃,眼前无碍九霄通”,诗人表达了摆脱纷繁世事、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三径邃”与“九霄通”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诗人遗世独立的向往,又展现了他放眼无碍的胸襟。 颈联“转山僧道筇携雨,载月渔归席挂风”,诗人进一步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惬意和自由。“筇携雨”与“席挂风”传神地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之中行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安身立命于自然的信念。 尾联“一切世间虚幻事,隔堤请看数枝红”,诗人将全诗推向高潮,强调世间万物皆为虚幻,唯有内心的安宁才是真实的存在。他以“数枝红”来比喻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远离尘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慧聚杂题 又依向主簿韵》是宋代诗人李乘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公元10世纪初至11世纪末。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北宋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外患频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使得国家陷入危机。此外,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李乘也深受时代影响。他的诗作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也有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抒情诗。在《慧聚杂题 又依向主簿韵》这首诗中,李乘通过对寺庙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之,《慧聚杂题 又依向主簿韵》这首诗歌创作于北宋末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