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慧聚杂题 少林堂

标题包含
慧聚杂题 少林堂
无欠无余丈室幽,鸡鸣而动晦而休。 利名涉处尘尘热,香火缘中日日秋。 祇解结跏临竹石,懒将叉手对公侯。 有人来问禅宗旨,告道明明百草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敞寂静的房间里一尘不染,随着鸡鸣声醒来,在黑暗的夜晚休息。利益和名声让人们倍感压力,而寺庙的香火却是四季如秋。只知道盘腿坐在竹林之间,并不喜欢对别人毕恭毕敬。如果有人来询问禅宗的宗旨,我会告诉他,那便是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乘:宋朝诗人。 2. 无欠无余:指无不足之谓,意指一切都恰到好处。 3. 丈室:佛教称僧舍为丈室。 4. 鸡鸣而动晦而休:意指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而起舞,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兴衰变化。 5. 利名涉处:追求名利的过程。 6. 香火缘中:意指寺庙生活中,常与烧香拜佛有关。 7. 日日秋:表示每日都感受到秋天的来临,意味着岁月流转,时光流逝。 8. 祇解:只理解。 9. 结跏:盘腿而坐,是佛教徒常用的坐姿。 10. 临竹石:形容自己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11. 懒将叉手:表示自己不愿阿谀奉承。 12. 对公侯:对公侯等人行事。 13. 有人:指有人来请教佛法。 14. 禅宗旨:禅宗的教义。 15. 告道:告诉对方。 16. 明明:明白清楚。 17. 百草头:草木之尖,象征着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慧聚杂题 少林堂”,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领悟和执着追求。诗中的“丈室幽”描述了禅师所居住的静谧环境,而“鸡鸣而动晦而休”则形象地描绘出日与夜的交替以及佛教徒的生活规律。接下来两句“利名涉处尘尘热,香火缘中日日秋”展现了世俗社会的纷扰浮躁与佛门净地的宁静超脱,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还以“祇解结跏临竹石,懒将叉手对公侯”表达了自己愿在山林间与草木为伴,不慕荣华的心境。最后一句“有人来问禅宗旨,告道明明百草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无论世事如何变幻,禅修的宗旨始终是回归自然、领悟生命之本真。整首诗意境深远,诗意盎然,充满了禅意,表现出诗人对禅宗精神的热衷和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慧聚杂题·少林堂》是南宋诗人李乘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颂了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李乘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禅宗文化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其次,从诗人的生活经历来看,李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曾任国子祭酒、太常博士等职,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化的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赞美少林寺的历史地位和禅宗文化,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反思。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既有战乱带来的痛苦,也有文化繁荣的景象。在这个时期,禅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对少林寺的赞美,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