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慧聚杂题 依孟东野韵

标题包含
慧聚杂题 依孟东野韵
千山贮云房,瓶钵安空床。 野籁有真响,天葩无世香。 巢鹳羽翎老,睡僧眉宇光。 此外足忧喜,劳劳荣辱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山的云上房间里,摆放着空空如也的碗和瓶子。 自然的声音充满了真实的力量,天空中的花朵散发着与世无争的香气。 老去的鹳鸟羽毛斑斓,熟睡的僧人眉清目秀。 除了这些,剩下的不过是人世间的忧虑和快乐,那让人疲惫不已的荣辱之争。
去完善
释义
1. "千山":泛指众多山脉或山峰。 2. "贮云房":这里指的是山中云彩聚集的地方,可能指云彩飘过的高峰、山洞等。 3. "瓶钵":僧人使用的器物,通常包括水瓶和饭碗。在这里指代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4. "野籁":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风声、鸟鸣等。 5. "天葩":天上的花朵,比喻奇特罕见的事物。 6. "巢鹳":指筑巢在高处的鹳鸟。 7. "羽翎":鸟类翅膀上的羽毛。 8. "睡僧":可能是指在山中修行的僧人。 9. "劳劳":形容忙碌、辛苦的状态。 10. "荣辱场":名利场,指充满荣誉和耻辱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乘在山林之间的宁静生活。他以山间的云朵作为隐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纷扰的超脱和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的“瓶钵”是佛教中的物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淡然态度。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色与静修生活的场景相互映衬,彰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野籁有真响,天葩无世香”两句,更是凸显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所体悟到的真谛,即摒弃世俗的喧嚣与浮躁,回归到自然与生命的本真。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巢鹳、睡僧等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以鹳鸟羽毛的老化和沉睡的僧人作为比喻,传达了生命岁月的无常和内心的澄明。这种内心世界的静谧,使得诗人在尘世喧嚣之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格调清新,情感深沉,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他在尘世间独立不迁的精神风貌,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慧聚杂题 依孟东野韵》出自唐代诗人李乘之手。创作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唐朝晚期,也就是公元780年到85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段时间里,李乘的遭遇颇为坎坷。作为一位才子,他怀才不遇,多次科考失利,壮志难酬。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以孟浩然为楷模,学习他的高洁品质和豪放诗风,同时也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用自己的诗篇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在李乘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暮年,政治腐败,官僚集团争权夺利,社会矛盾激化。这种背景下,李乘的诗篇充满了忧患意识,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世界,以深沉的情感反映现实。他的诗歌既有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也有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正义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