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杂题 连云阁
摇摇曳曳白云轻,檐外多般弄晦晴。
龙与去来无定影,僧将舒卷伴真情。
雪留莹彻层霄在,云散森罗万象清。
试问主僧还解否,毗耶消息甚分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云朵轻轻摇曳,在屋檐外变幻无常。有时乌云密布,有时又阳光灿烂。就像神龙来时带着神秘的影子,而僧人则以舒展的身姿陪伴着真挚的情感。雪留下了一片明亮的天空,而云散开后万物景象显得格外清晰。请问主持和尚是否了解这一切?毗耶城的天气状况清晰可见。
去完善
释义
《慧聚杂题·连云阁》注释:
1. 李乘:南宋僧人,生卒年不详,诗风清新明快。
2. 连云阁:位于江苏宜兴的一座楼阁,此处借指寺庙。
3. 摇摇曳曳:形容云朵轻轻飘动的样子。
4. 檐外:指连云阁的屋檐下。
5. 晦晴:指阴晴不定、时雨时晴的天气。
6. 龙与去来:意指云龙翻滚,变化无常的景象。
7. 无定影:形容云彩变幻莫测,无法捕捉到固定的形状。
8. 僧将舒卷:指僧侣们在白云间活动,与白云相互映衬。
9. 真情:指僧侣们对佛理的真切领悟和实践。
10. 雪留莹彻:指积雪后的连云阁显得晶莹透亮。
11. 层霄:高空,此处指连云阁的高度。
12. 森罗万象:指各种景物在云消雾散后一一呈现出来。
13. 试问主僧:向主持僧侣询问。
14. 解否:能否理解。
15. 毗耶消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指了解天地间的奥秘。
16. 分明:指僧侣对毗耶消息的理解十分清晰明确。
去完善
赏析
《慧聚杂题·连云阁》是南宋诗人李乘的一首咏物诗。全诗描绘了连云阁周围的景色和其中的生活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哲理的探究。
首联“摇摇曳曳白云轻,檐外多般弄晦晴”,以轻盈的白云形象地展现了连云阁周围变幻莫测的天气状况。“摇摇曳曳”一词巧妙地传达了白云飘忽不定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连云阁所处的环境和氛围。而“檐外多般弄晦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现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龙与去来无定影,僧将舒卷伴真情”,诗人通过观察连云阁中的人物活动,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其中,“龙与去来无定影”暗含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观念,表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应该顺应自然;而“僧将舒卷伴真情”则体现了佛家倡导的慈悲为本、普度众生的精神。这两句诗在表达哲理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颈联“雪留莹彻层霄在,云散森罗万象清”,通过对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其中,“雪留莹彻层霄在”描述了冬日雪后的美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而“云散森罗万象清”则表现了春光明媚的景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两句诗在呈现美丽风景的同时,也传递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试问主僧还解否,毗耶消息甚分明”,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中,“主僧”象征着智慧和真理的化身,而“毗耶消息”则指佛教教义中的真谛。诗人通过询问“主僧”是否理解这些道理,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这句诗既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深化,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要关注生活中的哲理,不断追求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慧聚杂题·连云阁》是唐代诗人李乘所著。诗中的“连云阁”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寓意高耸入云,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在这首诗里,李乘以连云阁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权的敬畏之心。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乘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公元8世纪至9世纪的唐朝时期,社会矛盾激化,边疆战争频发,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乘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深感朝廷的责任重大,同时也渴望建功立业。因此,他借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这个时期的唐朝,虽然国力渐衰,但仍保持着一定的文化繁荣。李乘作为当时的著名文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关注民生问题,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社会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