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聚杂题 西庵
野蔓盘青上短檐,客来径草旋鉏芟。
禽饥闻磬来疏砌,僧饱携筇过别岩。
茶鼎引烟熏纸帐,竹窗漏月射经函。
西庵门外如何景,杳杳寒泾一叶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意铺满枝头间,踏青草铺成阶台。
客人来访草铲扫,僧侣满足悠哉行。
茶香弥漫熏纸帐,月光透窗映经卷。
遥望西庵外景色,寒江孤舟独行帆。
去完善
释义
1. 野蔓:田野中的藤蔓植物,这里指攀附在短檐上的杂草。
2. 盘青:指藤蔓缠绕攀爬在绿色植物之上。
3. 径草:指小径旁的草丛。
4. 鉏芟:割除杂草的农具,这里指用农具割除杂草的行为。
5.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6. 疏砌:指砌在寺庙中的石头台阶,因多用于走道两侧故称“疏砌”。
7. 筇:一种竹子,这里指僧人使用的竹杖。
8. 别岩:其他山洞或寺庙的意思。
9. 茶鼎:煮茶的器具,形似鼎状。
10. 熏烟熏纸帐:意指炉火烟气透过纸张制作的帷帐散发出的烟味。
11. 竹窗:指用竹子制成的窗户。
12. 漏月:指透过窗户映入室内的月光。
13. 经函:指盛放经书的小箱子。
14. 杳杳:形容遥远的样子。
15. 寒泾:寒冷的小河。
16. 一叶帆:指一片帆在河中行驶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乘在庵庙中所见的景象。首联通过描绘野外藤蔓攀爬、路径草被锄草等画面,展现出一种田园的宁静与生机。颔联则描绘了禽鸟觅食、僧人饱腹而行的生活场景,透露出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闲适与和谐。颈联则以茶鼎熏纸帐、月光透过竹窗照射经函的细节刻画,渲染出西庵禅院的静谧氛围。尾联“杳杳寒泾一叶帆”作为画面焦点,以远处江面上的一叶孤帆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情感,同时与全诗的宁静祥和形成对比,增强意境的层次感。整首诗采用生动的景物和日常的生活场景,展示出一幅动静相宜、悠然自得的图景,反映出诗人深藏在心底的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信仰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乘之的《慧聚杂题西庵》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约公元900年左右。这是唐朝灭亡的前夜,社会动荡,政治腐朽,民生困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乘之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众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诗歌中以隐逸之志,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人中颇为普遍,如白居易、杜甫等都有类似的诗作。
李乘之本人曾在朝廷任职,但因时局所迫,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他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创作的,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暮秋宿僧舍》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