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王太守见访

标题包含
感王太守见访
行春拥隼旟,十里访禅居。 煮茗沙泉白,调琴竹阁虚。 致君公望重,对客宦情疏。 向夕回轩冕,林僧识佩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出行时举着旗子,要寻访十里之外的禅院。 煮茶的水来自沙泉,显得茶水格外洁白;弹着琴在竹林的楼阁间回荡。 身为臣子我对皇帝的期望很高,但对宾客却有点冷淡疏远。 临近傍晚我收起我的官服,僧人认出我佩戴的鱼符,知晓我是官员。
去完善
释义
1. 行春:古代地方长官巡行县界时劝农之谓。 2. 隼旟:鸟类名。又指古代的一种军旗。这里借指官员出行的队伍。 3. 十里:表示距离,并非实指。这里用以形容官员到达寺庙的距离。 4. 禅居:佛教寺庙的别称。 5. 煮茗:烧水煮茶的意思。 6. 沙泉:带有沙子的小溪或泉水。 7. 调琴:弹奏古琴之意。 8. 竹阁:用竹子搭建的小楼或者阁楼。 9. 致君:为君主献计献策,尽忠职守。 10. 公望重:公共事业声望卓著。 11. 对客:接待来访者。 12. 宦情疏:远离官场,摆脱功名之心。 13.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马和礼服,这里借指官员本人。 14. 林僧:居住在山林中的僧人。 15. 佩鱼:古时候,官员佩戴鱼形饰品来表示身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王太守会面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浓厚友情和真挚的交流。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我们应关注其营造的环境氛围、情感表达以及隐藏在诗行中的深意。 首先,诗人用“行春拥隼旟”这一句,表现出王太守在外视察公务的繁忙场景。接着以“十里访禅居”一笔带过两人相聚的过程,既表现了王太守拜访诗人的诚意,又暗示了这次会面的特别之处。 在“煮茗沙泉白,调琴竹阁虚”两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当时聚会的氛围。淡雅的茶香弥漫在空中,抚琴之声犹如空谷回响,使人陶醉其中。这种幽静闲适的生活情境,令人向往不已。 接下来的诗句则着重表达了王太守的形象:身为朝臣,他身负重望;而对诗人而言,他却平易近人,毫无隔阂。这是诗人对王太守的赞美,也是对他们深厚友情的揭示。 最后,在“向夕回轩冕,林僧识佩鱼”的结尾处,诗人以含蓄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夕阳西下,王太守即将离开禅院,虽然心中不舍,但他仍要回到政事的忙碌之中。而林间僧人识别出他佩戴的鱼符,则预示着王太守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段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王太守见访》是宋朝诗人释简长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一位隐逸的僧人对于世俗红尘的感慨以及对外来打扰的无奈。诗中传达了对生命的哲思及自然的尊重,表现出了简长对禅宗精神的深刻领悟。 这首《感王太守见访》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左右的宋朝时期。在这个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普及和佛教文化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士大夫都寄情于山水、借禅言志,作品多具有浓厚的哲学和宗教意味。 在这个时期,释简长作为一个僧人,他的人生经历相对简单,但性格超脱世俗,热爱自然。他的诗歌充满隐逸之志和对禅意的追求。当时宋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士人阶层尤其崇尚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提高。虽然身为一介僧人,简长依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尊重和青睐,甚至有一些官员也会来探访他。因此,本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