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丁学士
想极南溟外,江园草树秋。
浮生如寄梦,几夕是离愁。
仙馆闲明月,星车背远流。
祇应西掖吏,时复望沧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象遥远的南海之滨,秋天的江园草树之美。
人生短暂如同梦境,不知何时要面对离别之苦。
在明亮的月光下欣赏仙馆景色,远去的星车留下长长的痕迹。
只希望身为西掖官员的我,能够时常眺望那远方的沧海绿洲。
去完善
释义
1. 南溟:指南方的海洋。这里指长江入海口附近的沿海地区。
2. 江园:沿江的园林。这里指丁学士所在的住所。
3. 草树:草木。这里指秋天来临,树木凋零的景象。
4. 浮生: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5. 寄梦:比喻人生如同梦境般短暂。
6. 几夕:即“几时”,何时。
7. 离愁:离别时的忧愁情绪。
8. 仙馆: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天上宫阙。
9. 闲明:形容月光明亮而宁静。
10. 星车:天车,神话传说中天上的车子。这里指银河。
11. 背远流:背离水流的方向。这里指远离银河的方向。
12. 祇应:只应该。
13. 西掖吏:汉代称中书省为西掖。这里指丁学士在西掖任职。
14. 时复:时常。
15. 望沧洲:眺望海边的洲渚。这里指怀念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首联描绘了诗人想象友人所在的地方,那里草木葱茏,风景如画,江园的美景让人陶醉。颔联则通过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如梦,离别之愁无法言表。颈联进一步描述了友人在远方的幸福生活,月光洒满幽静的院落,星车流淌着静谧的时光。尾联点题,诗人期盼与友人重逢的情景,即便自己身居高位,仍心系远方的友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共度美好时光。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丁学士》是宋朝诗人释简长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60-1279年之间的宋代。
在释简长的时代,科举考试制度已经相当成熟,文人学者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进入官僚体系。丁学士正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官职,成为了一名士人。释简长虽然出家为僧,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极高,与丁学士这样的文人学者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与南宋交替的历史阶段。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逐渐稳固,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知识分子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佛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与僧人交游,探讨禅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