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峡山清伦师
褰衣汲灵水,混涤巾履尘。
烟霭霁杉竹,澄凝此心神。
高僧洒真雨,泽彼寒草春。
华月写空印,清霜肃斋身。
犹言振金策,归作耶溪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起衣服取泉水,洗净头巾和鞋子上的灰尘。
烟雾消散在青山绿竹之间,我的心神变得清澈宁静。
得道高僧洒下甘露,让寒冷的草地焕发生机。
明亮的月光映照天空,清凉的露珠使我心境更加肃穆。
好像听到了钟声敲响,我要回到耶溪河畔与邻居共度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峡山:地名,位于广东省。
2. 清伦师:此处指一位法号为清伦的高僧。
3. 褰衣:卷起衣服。
4. 灵水:此处指山泉水。
5. 混涤:混杂洗涤。
6. 巾履:头巾和鞋子。
7. 尘:尘土。
8. 烟霭:云雾弥漫的样子。
9. 霁:雨后放晴。
10. 杉竹:杉树和竹子。
11. 澄凝:清澈明亮。
12. 高僧:这里指清伦师。
13. 洒真雨:洒下真诚的雨露。
14. 泽彼:润泽它们。
15. 寒草春:寒冷的草地回春。
16. 华月:明亮的月亮。
17. 空印:天空中的倒影。
18. 清霜:洁白的霜。
19. 肃斋身:整理斋戒的身体。
20. 犹言:即使说。
21. 振金策:挥舞金色的鞭子。
22. 归作:回归到。
23. 耶溪邻:指作者自己,耶溪是作者的家乡所在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赠峡山清伦师》中,诗人简长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他在游览峡山时与清伦师相遇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山中洗涤尘心的过程,以及与清伦师的交流,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首联“褰衣汲灵水,混涤巾履尘”,诗人以洗手净面为引子,象征着自己来到山林之中寻求心灵的净化。山间清泉如同一剂良药,洗去了诗人心中的尘埃。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读者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山林的清新与宁静。
颔联“烟霭霁杉竹,澄凝此心神”,烟雾缭绕在青翠的山林之间,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心灵感悟。烟霭渐渐散去,阳光穿透树林,这种变化让诗人更加坚定了内心的宁静。
颈联“高僧洒真雨,泽彼寒草春”,描述了清伦师的出现以及他的善举。他以佛法滋养万物,使得寒冷的冬日变得如同春天一般温暖。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清伦师的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敬仰之情。
尾联“犹言振金策,归作耶溪邻”,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回到故乡,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的景象,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峡山清伦师》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释简长之手,创作于公元106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英宗治平二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佛学在社会上也广受推崇。
释简长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长期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此期间,他深切关注社会民生,并为之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作品。本诗即作于他在游历过程中与峡山清伦师相交之时,诗人以其独有的才情和感悟,表达了对于禅意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