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次江陵

标题包含
晚次江陵
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 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 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 前山不可望,断续暮猿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路通向江陵,疲惫旅途中忧愁于路途遥远。 在异乡没有熟悉的人,诸多艰难足以让人产生离别之情。 夕阳悬挂在秋天的树上,寒冷的杂草长在废弃的古城墙上。 前方的山峰无法看见,时断时续地传来傍晚猿猴的叫声。
去完善
释义
楚路:这里是指古时的楚国地域,大致在今天的湖北地区。 江陵:即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都“郢”所在地,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倦行:旅途中感到疲惫。 愁问程:担心询问路程,表示旅途中的忧虑心情。 异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无旧识:没有熟悉的人或事物。 多难:指多次遭遇不幸的事。 足离情:非常浓厚的离别之情。 落日:指夕阳。 悬秋树:指太阳挂在秋天的树上,暗示秋天已至。 寒芜:寒冷的荒芜之地。 废城:被废弃的古城堡。 前山:前面的山脉。 断续:断断续续。 暮猿声:傍晚时猿猴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旅行中的一种孤寂、苍凉的心境。首联通过“倦行”和“愁问程”表达了诗人疲惫不堪的旅行状态,表现出对前途未卜的忧虑;颔联写作者在异地他乡没有熟人,又遭遇了众多磨难,使他更加思念家乡;颈联中的“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生动地呈现了江陵荒芜衰败的景象,同时也在侧面反映了唐末战乱的影响;尾联的“断续暮猿声”则以山林中断续传来的猿猴悲鸣作为尾声,使整首诗充满了沉郁的悲凉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次江陵》是唐代诗人释简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夜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根据这首诗,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关于作者、时代和创作背景的信息: 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的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释简长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情趣。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交通主要以水路为主,因此长江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诗人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时,看到江边的夜景和繁华的城市景象,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江陵夜景的五言律诗。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曾在旅途中经历了多次风雨,这不仅使他对家乡的思念更加强烈,还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战乱和政治斗争频繁,人们普遍面临漂泊不定的生活困境。这首诗正是作者在这种环境下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体现了唐朝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