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言怀寄浙东转运黄工部
花落前林春又残,舍深苍藓拥柴关。
十年霜雪独为客,万里梦魂空到山。
溪竹旧怜同性直,岭云终约伴身闲。
遥思谢傅多公暇,应徧留题水石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凋落于前方的树林中,春天即将结束,住所深处覆盖着青苔的小门紧闭。在漫长的时间里独自度过风雪的十年,做梦都想着回到远方的家。过去常喜爱溪边的竹子,像自己一样挺直,终究会与山间的白云为伴。遥想当年谢傅(指谢安)多么清闲自在,他必定会在这山水间留下许多题词。
去完善
释义
1. 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
2. 言怀:谈论自己的感情和心事。
3. 寄:传递,寄予。
4. 浙东:浙江东部地区,此处指代黄工部的任职地。
5. 转运:指负责物资运输的官员,这里指黄工部的职务。
6. 黄工部:指唐代诗人黄滔,时任工部侍郎。
7. 前林:前面的树林,这里指作者住处附近的树林。
8. 舍深:住所幽深。
9. 苍藓:青苔。
10. 柴关:用树枝、柴草制成的门。
11. 十年:虚数,表示时间很长。
12. 霜雪: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
13. 为客:指离家在外,作客他乡。
14. 万里:形容距离很远。
15.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16. 空到山:指做梦时曾到达过的山峰。
17. 溪竹:溪流边的竹子。
18. 怜:喜欢,欣赏。
19. 同性直:具有相同品性的东西,这里指溪竹与岭云。
20. 岭云:山岭上的云朵。
21. 终约:最终约定。
22. 伴身闲:陪伴着作者的悠闲生活。
23. 遥思:远在他乡的思念。
24. 谢傅:东晋政治家谢安,曾任尚书左仆射,死后追赠太傅,精通文学、音乐、书画,一生悠然自得。
25. 多公暇:指有很多空闲时间。
26. 应徧:应该到处。
27. 留题:留下题字或诗篇。
28. 水石闲:指山水之间的悠闲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先,首联“花落前林春又残,舍深苍藓拥柴关”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花瓣飘落在前的树林中,春意阑珊;诗人独居在幽深的草舍里,苍藓丛生,柴门紧闭。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接下来,颔联“十年霜雪独为客,万里梦魂空到山”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十年风霜雨雪,诗人独自客居在外,梦境中却只能回到遥远的故山。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落寞与无奈。颈联“溪竹旧怜同性直,岭云终约伴身闲”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回忆起往昔对故乡溪水竹林的喜爱,期待着有一天能过上与岭上白云为伴的悠闲生活。最后,尾联“遥思谢傅多公暇,应徧留题水石闲”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及他们所处环境的羡慕之情。诗人遥想远在天边的友人谢傅(南朝诗人谢脁)应有充裕的闲暇时光,应该在水石之间留下诸多墨宝。整首诗将写景、抒情、怀人融为一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独特的诗歌风格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暮春言怀寄浙东转运黄工部》,是宋代诗人释简长所作。此诗创作于宋神宗时期(1067年-1085年),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较为繁荣。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备受重视,诗歌成为了他们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释简长是南宋的一位僧人,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学识渊博,颇有才情。他的诗歌作品主要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和对社会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暮春的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当时,释简长在浙江一带游历,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包括黄工部。黄工部是浙东转运使,负责管理地方财政和交通事务,他与释简长关系甚好,时常相互交流诗歌创作心得。在这首诗中,释简长通过暮春的景象表达了他的感慨,同时也向黄工部倾诉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